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楊開煌語中評:習近平對解決台灣問題有自信
http://www.CRNTT.com   2017-10-21 00:15:31


銘傳大學基河校區。(中評社 倪國緯攝)
 
  首先是“國家認同”的焦慮:政府一直告訴百姓,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只要出“國”後,就知道除了那十幾個與我們有“邦交”的國家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外,其他國家都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因此只要在“國”外遇到問題時,求救無門。

  其次是個人身份認同的焦慮。楊開煌對中評社指出,每天我們看中國書,說中國話,看歌仔戲,用中國的道德習慣來評斷是非善惡,我們從小所學的任何仁義道德的故事都和中國一樣,所以到底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雖然現在有許多天然獨的成長,但是他們與父母輩的溝通還是可以深深的感受出來跟中國的連結。特別是現在大陸一直吸引年輕人到大陸生活,這些年輕人到了廈門,一聽廈門人說話,就說你們也會說台灣話,但廈門人會告訴他,這是閩南話,台灣話就是閩南話的一種,這也會讓年輕人反思台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台灣不像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學中文,懂中國文化,但卻可以認為我不是中國人。台灣與大陸因為結構上的因素,所以兩者深深的連結在一起,一定會認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第三是發展的焦慮。楊開煌認為台灣這十餘年來,自從民主化之後,發展停滯,到現在都還在吃老本。所以台灣到底發展要往向何方,台灣人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世界的時候,為什麼台灣人找不到位置?因為台灣人沒有參與全球化潮流的發展,比較有規模,比較正式的全球性會議,根本無法參加,得不到任何發展最新的信息,所以無法參與,認識到全球化的發展。

  第四種焦慮就是我們明明知道問題的解答在哪裡,但是我們卻又做不到!楊開煌告訴中評社,這解答就是一個中國,但是大家卻選擇民進黨,然後又解答不了問題。所以答案明明在,卻又無法解決。以目前整體發展看起來,民進黨政府還在學習,但在人才有限的情況下,因應全球化的格局和情勢,都只能扮演著跟隨者,甚至是破壞者。所以在全球化潮流中,台灣執政者無法跟上潮流,所以就耽誤台灣因應世界變化的發展。台灣要到全球局勢穩定後才能看清自己的位置,但那時候可能已經沒有台灣的位置。這是台灣人最深的焦慮感,但是卻答不了這個問題。特別是台灣現在有個氛圍,就是你回答了正確答案,但你卻被說成不愛台。所以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中國,台灣人的焦慮感永遠存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