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六保”凸顯底線思維 劉元春:怎麼保?
http://www.CRNTT.com   2020-04-22 00:20:02


劉元春(圖片來源:人大國發院)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李娜)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日前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上表示,在未來經濟受到的衝擊超級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堅持底線思維和底線管理,把“六保”作為目標,蘊含的工作壓力並沒有減輕,也並不是調低目標的體現。

  首先,劉元春指出,從“保就業”來看,一季度就業數據顯示,三月份失業率5.9%,比二月份的6.2%有所下降。這是在嚴格管控條件下所獲得的數據。但是,它並沒有統計非規範就業以及非城市就業人群。如果把保居民就業的相對穩定作為目標,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解決目前還有1.3億左右沒有復工復產到崗的農民工就業問題,以及大量的規範性企業因為停工停產減產沒有正常上班的幾千萬的城鎮工人的就業問題,還有很重要的是要解決今年830多萬大學生畢業以及幾十萬複員軍人的就業問題。要解決這些人群的就業問題,要求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不低的。並不像很多人講的那樣,保證零增長就能保證居民就業的良好完成,就能保證穩就業和保就業。

  劉元春提出,根據測算,我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就業大約為200萬人,但是GDP每少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失業接近400萬人。因此如果經濟從過去常態化的水平回落至一季度的-6.8%,將會導致四五千萬人的失業問題。如果公共衛生危機導致這種大規模失業的狀況下,不僅僅會體現為經濟危機,還有可能體現成社會危機。因此,要把保就業、穩就業的目標轉換成這種政策性目標,政策性行動,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完成就業任務的嚴峻性,它的社會性和經濟性意味著在宏觀政策一攬子規劃裡面,要求必須有一個超級對衝。大家會看到,美國對於它的失業問題的超級對衝,以及德國對於企業超級救助的力度比我們要大得多,原因在於就業穩定是比簡單穩定GDP更難的目標和任務。

  第二,“六保”中保民生也是很棘手的問題。因為民生里第一個核心概念就是就業,第二個是居民收入,如果沒有收入,也沒有轉移支付,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一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速度已經-3.9%,這是中位數,如果考慮到不同階層的分布,農民工、小業主、非規範性就業的人群和特殊區域、特殊行業的人群的收入問題,我們就可以發現,保基本民生所產生的壓力在未來幾個季度實際上也是非常嚴峻的。因為中國不同社會階層在這次衝擊中受到的影響是嚴重不對稱的。比如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農村居民收入的衝擊遠遠大於城市居民收入的衝擊,農民工收入的衝擊、小業主的衝擊遠遠大於其他階層的衝擊,服務行業,特別是非規範性服務行業,如餐飲業的收入衝擊狀況要遠大於其他行業。

  劉元春表示,所以,下一步轉移支付的力度要很強勁,因為疫情持續的時間以及經濟低迷的時間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此,財政要在支付的力度和時間要超過預期。所以,保民生與保就業具有一致性,與保增長具有一致性。同時,我們的救助政策要以民生為先導,以就業為先導,而不是簡單以需求刺激為先導,這不是簡單的目標變換的問題,而是政策組合和優先順序的問題。

  第三,“六保”中談到了一系列的風險,保糧食能源安全,保供給鏈產業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涉及到對於其他風險的一些擔憂,而不單純是經濟運行本身的問題。從糧食能源安全來看,目前全球能源格局發生劇烈的震蕩,糧食國內生產和國際供應也發生了很大的一些變化。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判斷,而是對於國際形勢、地緣政治以及國內生產鏈本身的一系列的判斷。因此,我們研究經濟的很重要的一點,要將目前新的辦法和新的目標轉換成行動邏輯,轉換為政策設計的方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