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楊流昌在台灣媒體大灣區參訪團歡迎宴上的致辭
http://www.CRNTT.com   2019-04-09 10:46:55


香港中聯辦台務部部長楊流昌在餐敘中致辭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台灣媒體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採訪團”一行於8日啟程抵達香港,與香港中聯辦台務部及青年團體“就是敢言”代表餐敘,就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繫、兩岸新聞交流等話題進行交流。香港中聯辦台務部部長楊流昌在餐敘中致辭,全文如下:

  尊敬的俞雨霖團長、台灣媒體參訪團的各位團員,中評社和“就是敢言”的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我謹代表香港中聯辦台務部對台灣媒體粵港澳大灣區聯合採訪團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我曾經在國台辦新聞局和幾個業務局工作過,認識了許多台灣新聞界的朋友,很高興在這裡與各位新老朋友見面交流。俞雨霖社長早在1990年就參與《中國時報》代表團赴北京專訪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2013年曾率領台灣媒體參訪團來香港採訪交流,在座台灣新聞界的朋友們也經常赴大陸和來香港採訪,大家為推進兩岸及港台新聞交流,增進兩岸及港台社會各界信息溝通和相互了解做了大量實事、好事,可謂功不可沒,作用不可替代。
 
  社會上常說新聞記者是“無冕之王”,我想這充分肯定了傳媒及新聞工作者在社會輿論場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表達了社會大眾對媒體的三個願望:一是表示信任。希望傳媒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及時、客觀、準確、全面的社會動態信息,提升新聞報道的權威性、公信力,增加公眾的知情權。二是委以重托。從媒體的特性、作用、功能來看,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要承擔社會責任,廣大民眾希望媒體及新聞工作者堅持為民發聲,通達社情民意,為促進社會和諧、增創民生福祉服務,為社會發展提供正能量。三是寄以厚望。從更高層次上講,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有政治責任、道德責任和文化責任等,社會大眾希望媒體能夠為提升國家治理水平、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傳承弘揚優秀文化等發揮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大家都知道,當今社會,傳媒高度發達,從業人員眾多,競爭十分劇烈,業界生態複雜,更加需要廣大媒體和新聞工作者秉持職業使命,承擔社會責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在這裡,我想以我從事對台交往交流工作的體會,與大家分享對開展兩岸新聞交流的幾點建議:

  一是兩岸傳媒道義相通,希望新聞交流越走越寬廣。道義相砥,過失相規。兩岸關係發展歷程證明,兩岸從隔絕狀態到開啟交流,再到實現“三通”,離不開兩岸傳媒順應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為兩岸同胞期盼發展兩岸關係、造福兩岸民眾的心聲鼓與呼。從1987年台灣《自立晚報》記者徐璐、李永得首次“破冰”進入大陸採訪,1991年中新社記者郭偉峰、新華社記者范麗青首次赴台採訪“閩獅漁事件”以來,可以說每一次重大事件的處理,每一個重大政策的突破,都能看到兩岸媒體的身影和話語影響力。希望兩岸媒體積極回應兩岸同胞關切,順應兩岸同胞希望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順應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在兩岸新聞交流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二是兩岸傳媒情感相通,希望兩岸故事越講越精彩。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我們可以從兩岸媒體共同記錄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中,看到1987年台灣老兵經過香港中轉返鄉探親的感人故事,看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的全過程,看到2007年“嫦娥奔月”傳回的月球照片,看到2017年湄洲媽祖巡游台灣的盛大場景,從中可以體會到中華兒女的民族情感、同胞感情是相通的,體會到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希望此次參訪團在粵港澳大灣區採訪交流,能夠深入了解港澳“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港澳深穗等城市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共同家園的故事,用你們獨到的視角和觀察,不吝用你們精彩的文字和話語,給兩岸及港澳同胞呈現更多鮮活豐富的兩岸故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