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華夏經緯網:新冠疫情後兩岸關系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20-05-02 10:06:09


圖片來源:華夏經緯網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後疫情時代兩岸觀察:新冠疫情後 兩岸關系何去何從?

  來源:華夏經緯網  作者 謝大寧 (台灣佛光大學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如果從蔡英文2016年當選為轉折點算起,兩岸關系的質變就已經陸續拉開序幕,其中,中美的貿易戰是一個重要節點,今年蔡英文的大勝又是另一個節點,當然,新冠疫情更是一個節點與放大鏡,讓我們更清楚看到兩岸關系已經來到了如何險峻的局面。

  從蔡英文2016的當選,民進黨拿下台立法機構多數席次,完全執政開始,民進黨的戰略布局就已經清楚,對內要消滅國民黨的反撲可能,盡可能形成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基礎,對外則以“柔性台獨“的手法,并以向美國一面倒的方式,盡可能在台灣完成內部認同的轉移,等待時機,做“台獨”的最後一擊。必須說,這兩個基本目標,到現在可以說都已經基本完成了。黨產的處理已經讓國民黨奄奄一息,以“中華民國台灣”為名的“新國號”,雖還不是法律上的“國號”,但在野的國民黨似乎并無心反駁與導正,美國也已經基本放棄國民黨,在這狀況下,兩岸關系當然已經徹底質變。

  而兩年前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則是讓整個局勢更加嚴峻。中美貿易戰對台灣的最大影響,就是徹底解構了中美與台灣地區的三角關系。原本國民黨的戰略構想一直建立在三角平衡上,但當三角關系解體,台灣騰挪的空間消失後,民進黨向美國一面倒的戰略,反而成為在台灣內部最有說服力的戰略。國民黨在此一重大變局上,不只無力響應,甚至不知不覺,這也強固了民進黨論述的主導地位,這當然也讓兩岸關系發生了更徹底的斷裂。

  這期間也有一次短暫的回潮,那就是2018年底選舉國民黨的大勝。但從現在的角度回看,那次選舉其實國民黨沒贏,只是民進黨的“技術失誤”而已,民進黨整體的戰略布局沒變,台灣的整體戰略認知走向沒變,但是國民黨領導層似乎都錯估了形勢,因而有了過於樂觀的估計,從而引來了今年選舉國民黨真正意義上的慘敗!
<nextpage>
  今年初的選舉,最重要的意義是,民進黨的戰略布局獲得了台灣民意近六成的確認。雖然離李登輝當年設定的七成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選後國民黨的消極反應與不作為,基本上又為兩岸關系投入了雪上加霜的變量。今年國民黨的慘敗,讓國民黨才赫然驚覺,它在論述上距離台灣民意已經有多遙遠。而更讓國民黨嚇得發抖的是,美國對蔡的支持,意味著連“一中各表”的論述都已經遠遠落後於現在美國的戰略變遷,但是國民黨更著慌的是,新的、可以對台灣民意有說服力,又可以支撑國民黨戰略利益的論述,卻完全付之闕如,這該怎麼辦?於是我們乃看到,國民黨內部從選後開始,基本已經避談“九二共識”,甚至質疑“九二共識”的浪潮更是甚囂塵上,這原因無它,就是國民黨內現在也普遍認為民進黨目前的論述是有合理性的,國民黨已經拿不出更有說服力的戰略構想。如果加上這層變遷,兩岸關系現在所面臨的凶險,應該不問可知了吧!

  如果有了如上的認知,就會知道,短短四年之間,台灣島內對兩岸關系的態度,已經產生了多麼本質的變化,台灣社會已經劇烈向美國傾斜,并在意識上高度期待“新冷戰”的降臨,同時樂於擔任美國圍堵大陸發展的馬前卒,因為只有世界格局走上新冷戰,“台獨”才有可能迎來成功的機會。更嚴重的是,國民黨內未來可能的領導群,也已經有明顯跡象向這樣的思維靠攏,換句話說,這樣的思考,已經是台灣多數民意的共識,其他反向的聲音正在快速被消音當中,除了少數深藍的網絡社群,在公開的媒體上幾乎已經少有反對聲音了。

  在這一背景下,新冠疫情又剛好從大陸開始爆發,疫情本無涉兩岸,乃是全人類的公敵,但是因為從大陸開始,就正好成為了一個巨大的放大鏡,將台灣的“反中”情緒,催化到了最高點。疫情不只拉抬了民進黨的聲勢,在盤算後疫情時代的變化時,與大陸脫鈎的聲浪,甚至不弱於美國。台灣不只在反對譚德塞的事件上是前鋒部隊,也幾乎是醜化大陸防疫作為的司令部。當然,并不是每個台灣人都是如此,但是那種聲量上的巨大差距,應該是稍稍留意台灣社會相關討論的人都會注意到的。在這狀況下,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系,有可以讓人樂觀的理由嗎?

  “回不去了”這句話,大概是台灣關心兩岸問題的人的共同認知,結構已變,氛圍已變,民進黨當然會小心不要刺激大陸,盡可能拖後臨界點到來的時機,讓民進黨保有選擇的空間,但重點是這一趨勢已經極難逆轉,大家都在等待圖窮匕現的時機點而已,這就是後疫情時代兩岸關系擺在我們眼前,令人痛心疾首的現實,如何面對這一局面的變化,正在考驗兩岸的每個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