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對俄制裁,歐盟內部分歧加大
http://www.CRNTT.com   2022-12-29 21:16:00


  中評社北京12月29日電/據人民網報道,近日,歐洲理事會批准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第九輪對俄制裁措施,包括將與俄羅斯政府及軍隊有關的141名個人和49個實體列入制裁清單,擴大對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的出口限制,遏制對俄羅斯礦業和能源業投資,并禁播更多俄羅斯電視頻道等。

  對此,路透社報道稱,盡管歐盟領導人最終就新一輪對俄制裁措施達成一致,但談判過程非常激烈,歐盟內部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的團結已經開始動搖。

  制裁措施進行調整

  近日,歐洲理事會發表聲明稱,歐盟各成員國領導人通過了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對俄第九輪制裁措施和俄石油價格上限。此前,歐盟委員會提出第九輪制裁俄羅斯提案,列出相關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制裁名單,要求實施新的出口管制,并禁止俄羅斯獲得無人機。相關措施還包括停播4個俄羅斯電視頻道以及對俄能源和礦業部門采取進一步經濟制裁。

  幾乎同時,美國政府也宣布了新一輪針對俄羅斯個人和實體的制裁措施。

  對於美歐追加新一輪對俄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制裁將俄羅斯推向世界發展的邊緣,但俄羅斯絕不會走自我封閉的道路。

  塔斯社注意到,歐洲理事會的聲明在擴大對俄制裁黑名單的同時,宣布歐盟批准解凍俄羅斯從事農產品和食品貿易的“某些人員”的資產。聲明指出,任何制裁措施都“絕不針對第三國與俄羅斯之間包括小麥和化肥在內的農用物資和糧食貿易”。

  今年3月,歐盟對俄羅斯主要化肥生產商和出口商的負責人實施個人制裁,導致這些公司的租船、保險和支付等業務面臨問題。俄羅斯和聯合國於7月簽署推進俄糧食和化肥出口備忘錄,旨在消除美國和歐盟在金融、保險和物流等領域制造的障礙,確保俄羅斯糧食和化肥暢通無阻地進入世界市場。<nextpage>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歐洲經濟研究室主任孫彥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在歐盟最新一輪對俄制裁措施中,放鬆涉糧食貿易制裁的決定是應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要求達成的,其原因是近期大量裝載俄羅斯糧食的商船滯留在歐洲港口,而歐洲的保險公司、運輸企業以及分銷商等因擔心被制裁而不願提供相關服務,致使港口物流阻塞,也導致歐洲面臨糧食供應鏈斷裂的風險。“這表明,歐盟會基於現實考慮部分地調整或鬆動對俄制裁。”

  團結立場出現鬆動

  “與歐盟此前實施的多輪制裁、特別是2022年12月5日開始生效的對俄石油禁運和對俄海運石油限價令相比,新一輪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打擊力度小得多,效果也不會立竿見影,其更主要的目的是對外彰顯歐盟成員國在制裁俄羅斯立場上的團結。”孫彥紅說。

  不過,實際結果似乎并不如歐盟所願。路透社近日報道稱,盡管歐盟領導人最終就第九輪制裁措施達成一致,但談判很激烈,與俄羅斯相鄰的波蘭以及波羅的海國家呼籲采取更嚴厲的制裁措施,而德國等更靠西的國家則更加猶豫。歐盟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的團結已經開始動搖,人們擔心制裁會對歐洲自身步履蹣跚的經濟造成影響,這削弱了就俄烏衝突懲罰莫斯科的決心。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對俄實施多輪制裁,并沒有給俄羅斯造成太大的實質性後果,反而自食其果。歷史也已證明,想通過制裁的方式來制服他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無效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向本報記者指出,盡管歐盟委員會堅持追隨美國出台對俄制裁方案,但是并不能確保所有歐盟成員國都有效執行相關措施。“比如,匈牙利始終反對對俄制裁。如果制裁繼續下去,歐盟內部的分裂會更加突出。”

  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報道,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日前表示,希望本國經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與俄羅斯經濟保持聯系,尤其是能源部門,“匈牙利和俄羅斯經濟完全分離不符合我們的利益”。<nextpage>

  “烏克蘭危機爆發至今,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逐步升級,歐洲自身也被嚴重反噬——經濟自新冠肺炎疫情中複蘇的步伐被打亂,瀕臨衰退邊緣,同時陷入嚴重能源危機,面臨近40年來最高通脹率。”孫彥紅指出,隨著經濟狀況越來越困難,歐盟內部在對俄制裁的立場上出現了分化。

  在近期多次討論的天然氣限價問題上,歐盟內部分歧已經凸顯。法國、意大利、比利時、波蘭等國贊成限價;德國、荷蘭、奧地利、丹麥等國則反對限價,認為保證供應比價格本身更重要。12月19日,歐盟能源部長會議通過了將於2023年2月15日在歐盟實施天然氣限價的新措施,荷蘭和奧地利棄權,匈牙利投了反對票。“歐盟各成員國對於對俄制裁及其造成的反噬效應的承受能力存在差異。雖然歐盟達成第九輪制裁表明其內部在對俄態度上仍保持大體上的團結,但是分歧正在加大的事實不容否認。”孫彥紅說。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在歐盟對俄實施八輪制裁措施後也曾指出,盡管歐盟仍有對俄實施更多制裁的空間,但是歐盟成員國之間就新制裁達成一致的空間正在縮小。

  達成共識將更艱難

  俄烏衝突爆發已超過300天,但外媒普遍認為,目前還看不到休戰的希望。

  12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價值18.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此外,美國國防部將向烏克蘭額外提供8.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布林肯稱,這將使美國自拜登就任總統以來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總額達到219億美元。

  “當前美國仍在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力度,俄烏衝突前景存在不確定性。歐盟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譴責、反對以及制裁俄羅斯依然符合當前歐盟內部主流價值觀和‘政治正確’,因此中短期內歐盟調整對俄政策的空間有限。”孫彥紅說。<nextpage>

  丁一凡也認為,目前歐盟在對俄政策方面缺乏戰略自主,俄歐之間信任缺失,歐盟也不具備在俄烏衝突中進行調停的能力。俄歐關系很難在短期內出現明顯改善。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稱,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日前表示,俄羅斯可能在明年初將每日石油產量減少50萬至70萬桶,以此應對西方設置的石油價格上限。這可能使與俄烏衝突并行的能源危機升級。

  對深陷能源危機之中的歐盟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國際能源署近日向歐盟警告稱,盡管歐盟針對天然氣短缺問題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明年可能仍將繼續面臨能源危機,天然氣缺口將高達300億立方米。

  “過去,歐盟之所以能在全球範圍內保持較強工業競爭力,與其同俄羅斯保持密切的能源合作,進而有效降低能源成本密切相關。如果歐盟繼續對俄制裁并在能源上‘去俄羅斯化’,那損失最大的還將是其自己。”丁一凡說。

  孫彥紅指出,目前歐盟經濟瀕臨衰退邊緣,民生壓力凸顯,抗議游行此起彼伏,歐盟成員國對烏提供軍事援助的動力正在減弱。近期,意大利政府已迫於國內民意,決定暫停對烏軍援。“未來,隨著歐洲經濟社會形勢進一步惡化,歐盟成員國在加大對俄制裁力度問題上達成共識的空間將變得更加狹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