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南光:台灣被國際孤立 金融風暴受傷較輕
http://www.CRNTT.com   2023-05-09 01:03:52


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陳南光。(中評社 鄭羿菲攝)
 
  陳南光指出,2007年、2008年金融危機階段的量化寬鬆政策,雖然沒有導致明顯通膨,但與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全世界主要央行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政策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包括聯儲局提供各種信用機制,直接介入特定信用市場,如企業借貸、學生借貸等,甚至市場購買公司債、股票、ETF等,讓最後貸款者角色擴張到前所未見的境地,而此次的量化寬鬆應是通膨的主因之一。

  陳南光認為,在危機當下,其實很難判對哪些是壞蘋果、好蘋果,且若不積極介入,有可能會得執政當局帶來相當大的政治壓力。

  陳南光表示,今年三月初美國矽谷銀行爆發恐慌性擠兌,美國財政部、聯儲局的因應作法是保障銀行所有存戶存款,也推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承諾銀行可以將持有的抵押品100%全額面值,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利率借到最長一年期貸款,這主要是擔心擠兌蔓延。事後來看,聯儲局經過10多年的金融體系改革後,此次採取的作法並沒有讓納稅人負擔紓困成本,整體來說是進步的。

  陳南光說,根據他的觀察,台灣能渡過金融風暴的原因是,政府財政赤字與負債相對較其他國家低,台灣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連結不深,等於是相當程度被孤立,金融市場發展相當侷限,但危機時也因為這樣的隔離,受傷則較淺。

  陳南光認為,台灣的外債也相對較低,東南亞幾個國家外債比重相當高,泰國、馬來西亞、韓國都一樣,危機相當高時,外債外逃等於是對國家的擠兌,會讓匯率貶值幅度高很多,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韓國匯率貶值約40%,台灣匯率貶值是20%,相對較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