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蘇進強:兩岸共存共榮 才有經貿互利雙贏
http://www.CRNTT.com   2023-03-19 15:15:01


呂秀蓮聆聽並做筆記。(中評社 楊騰凱攝)
 

  1996年3月23日,李登輝當選第九任“總統”,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一次的“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在此之前,台海爆發“導彈危機”,中共意圖用武力威嚇阻止大選,反而使投票率高達76.04%,李連配則獲54%的得票率,從此國民黨新舊勢力掌控的“中華民國”政府,蛻變為新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政權。1999年5月8日,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將“台灣”與“中華民國”巧妙的連結,不僅讓該黨贏得2000年大選,也成為處理兩岸問題的準則。

  兩岸在軍事上雖然保持相互威脅與嚇阻的態勢,但民間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互動,卻相當活絡甚至相互依存,以近十年兩岸經貿關係而言,台灣每年從大陸出超平均達1200億美元,ECFA的簽訂更使台灣各類產品獲利成長,但近二、三年因疫情及兩岸政治敵意日深,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的農漁業,可見兩岸在政治上的共存共榮,是經貿關係互利雙贏的重要因素。

  “去中國化”是另類文革的民粹

  民進黨為了“去中國化”,竟然連“中華民國”的國號與在台灣已經成為全民生活重要元素的中華文化,也要棄之如敝屣,公民教育也不再重視四維八德,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全球華人共同的資產,世界文化的瑰寶,不是中共的獨有,民進黨政府為了“去中國化”、“去蔣化”矯枉過正的作為,令人不可思議。

  眾所周知,台灣本為移民社會,並歷經異族殖民統治,既有台灣本土的原鄕又有南島民族及大海洋文化、大陸各民族的多元性,蔚然而成為台灣豐華的文化與“最美風景”的文明社會,而近九成的在地民眾,袓先、信仰、風俗習慣,率皆由大陸渡海而來,常民社會中的生活、風俗習慣,中華文化的底藴不言可喻,兩岸人民的“同根同源”又怎能用政治意識形態“去中國化”一刀兩斷?

  “抗中保台”將改弦易轍

  執政黨的私、偏、欺、疑風格,與“台獨”立場,使台灣朝野難期和解,藍綠政黨的衝突,統、獨的對立也使“國家認同”欠缺“桶箍”。連帶的,兩岸政治與軍事的敵意螺旋也愈演愈烈,而疫情期間民進黨政府的執政傲慢加強兩岸“仇恨值”。2022選舉結果顯示,多數選民已無法忍受一味抗中保台的執政黨,迫使新任的民進黨主席改以“和平保台”為政見,而在南投縣“立委”補選中獲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