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現場:十學者在京縱論大國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9-02-14 00:18:15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吳志成同樣贊成2018年世界局勢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變”,對於這種“變”,他指出,其很重要的動因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因素。從世界、美國和中國三個視角加以分析,吳志成得出了三個“越來越”:世界越來越地球村、美國越來越不美國、中國越來越像中國。大國發生了變化,相應地,大國關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歷史視角加以考察可以看到:其一,自全球GDP數據有記載以來,即從1840年到現在,可以看出,中國由衰而盛,美國由興而相對衰落;其二,從現實當中也可以看出,最近幾年以來中國的發展打破了世界權力的結構平衡,打破中美之間實力平衡,所以引發了美國當前對中國的疑慮、擔憂、糾結,“把中國當做對手。”其三,中美之間不僅是GDP和經濟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制度模式的競爭態勢發生變化。其四,“老大”和“老二”這個老問題。從歷史上看中美之間的關係,競爭與合作是基本的常態,合作就是雙方共商遵約、互利共贏,但是競爭是退群拆台、爭地奪權,這是一個常態,而且中美之間多數情況之下是競爭大於合作。因此,最理想的辦法是保持這兩者的良性競合,是盡可能地實現“合作主流、競爭可控”,防止“合作變成競爭,防止競爭轉化為鬥爭,也防止鬥爭演化為戰爭”,盡可能“少爭維和”。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高祖貴近一兩年來,大國關係的競爭面在上升、合作面在減弱,這已然成為了共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大國戰略競爭上升出現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在這一輪大國競爭中,歐日的戰略自主性突出出來了,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機會和空間。第二,全球治理機制被弱化了,“二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治理機制在被改變或是推翻,這套機制再被慢慢拆解,聯合國體系中的很多機制都在面臨著拆解。第三,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治理。在原有的全球治理機制被拆解的情況下,全球性的挑戰依然存在。這些挑戰需要全球治理,但是各個大國作為國際體系中的主要角色和原有全球治理的主要供給者,在面對全球性挑戰時明顯供給不足。當前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主要有四個,分別是:伊核問題、朝核問題、恐怖主義、全球氣候變化。上述挑戰急需大國合作,現在看來大國合作意願和決心似乎都跟需求配不上。可以看到,由於大國關係的變化,全球治理層面遭遇到諸多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指出,當前的中美關係不僅困難,還存在一定風險。“但是,若是做得好的話,還是可控的。”中國在看待現如今的國際形勢時,要將自己作為自變量。因為現在中國的變化會引發外界的變化,在中美關係方面,中國同樣有塑造力。雖然美國華盛頓的政治精英對中國是有成見的,但是美國經濟、文化等其他領域的精英,地方上的百姓以及年輕人對中國的態度還是不錯的。中國在處理對外關係時的關鍵是要在國內做好工作,要不斷發展經濟,讓經濟形成較好的發展勢頭,讓地方政府活起來、讓市場活起來,進一步地擴大對外開放,讓資本可以賺到錢。英美都是資本控制的國家,中國應該進一步提高市場魅力。中美關係雖然很重要,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但並不是全部。近年來,中國的周邊外交也做得很不錯。中國要有自信心,在國際形勢當中,我們某種意義上是自變量,可以有一定塑造能力,也有能力可以做得好。而要做得好,國內經濟還是關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