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傳標:保護涉台文化遺存 意義重大
http://www.CRNTT.com   2019-06-25 00:16:35


 
  他表示,閩台民間信俗,同根同源。目前台灣島內眾多的宮廟所祀的神多數源自福建,相伴其祖先渡海赴台,是其家(族)人或同鄉的精神紐帶和象徵,也是福建對台交流合作乃至融合的重要介質。具有區域草根性和獨特的信眾。近三十年來,閩台民間信俗交流活躍。兩岸融合發展要進一步將民間信俗文化交流推向基層,從簡單的信俗交流推向深入,化“神緣”為“人緣”交流。在深化“媽祖”“關帝”、“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陳靖姑”、“廣澤尊王”等信俗交流的同時,拓展更多草根性強、基層小眾信俗交流,如“王爺”、“楊公八使”、“白馬三郎”、“玄帝”、“齊天大聖”、“田公元帥”等信仰在台灣特定區域,有特定的信眾。在抓大的同時,也要重視小眾信俗文化交流。

  第二,加速建構對台歷史話語體系,提高史學領域“守土”能力。劉傳標認為,史學工作者要有歷史擔當,要旗幟鮮明地回擊與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台獨史觀”,提高守土能力。同時要借助歷史文化遺存,批判與駁斥“台獨史觀”及其歷史論述的荒謬,打好“史觀”和“台灣歷史論述”的理論戰,要積極推動閩台共修台灣史,講好台灣開發和發展下歷史,目前應著手編纂《閩人赴台家系及開發台灣的代表人物》、《日據台灣史》、《日據時期台灣民族運動史》、《二二八歷史真相》等,充分展示閩人渡海與開發台灣的歷史貢獻,用事實批駁日本的“殖民有功論”,扼制親日美日的台獨歷史戲說,以重新喚醒已被日益淡漠的祖地、祖先和中華國族的認同,重新接繼業已被人為割斷與祖地的根脈文化。重新建構台灣史論述,建構“兩岸一家親”史學話語體系,扼制“台獨史觀”和“台獨歷史虛無主義”。

  第三,借助現代通訊技術,建立與青少年無縫連接網絡話語體系。劉傳標指出,青少年是“社會溫度計”和“政治水晶球”。目前台灣網民約1000多萬,主體是青少年人,他們的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青少年人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強”,網絡媒體的“話語即權力”特征愈發突出。網絡成為“無記者的筆或麥克風”的話語平台,其影響力超過現有平面媒體,已成為“社會運動”的一種新模式,網絡、獨立網站、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微博(microblog)、社區論壇和個人主頁博客(Weblog)等成為政治串聯的重要管道。必須切合青少年的時代特征,借助青少年人所熟練、推崇的網絡和微博等,力求與新生代、新型受眾接受資訊方式無縫連接,增強網絡話語權。

  第四,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消除“妖魔化”遺毒,破除“恐共”和“反共”的魔障。劉傳標說,上世紀50—80年代,國民黨當局為保持偏安島內政局和統治地位,採取欺騙性反共宣傳;90年代以來,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灣分離主義者,出於分離與“台獨”的政治陰謀,也不斷抹黑與“妖魔化”大陸和中國共產黨。因受“妖魔化”影響,許多不明真相的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乃至中國共產黨誤解甚深,“恐共”進而陷入“反共”泥淖,兩岸融合,首先要打破、消除這種“魔咒”。眾所周知,無參與就不會產生認同。只有參與,情感投入了,才能產生團隊認同;只有了解矛盾,才能實現化解矛盾。

  他指出,對台開展正本清源、培根固本工作。要設立“紅色文化”文創中心,吸納台灣青年參與紅色文化為內涵文化創意活動,讓台灣青少年參與到大陸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去,了解中國共產黨在民族解放、民族復興道路的努力與貢獻,以化解與破除被國民黨和民進黨“妖魔化”視聽。要組織力量編寫並向台灣同胞介紹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及社會建設史等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要用正確的資訊占領視覺領域,消滅與杜絕對中共的抹黑和“妖魔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