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作者 仇長根)7月份,中美兩國高級別會談一個接一個,其中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先後訪華。百歲高齡、前任國務卿基辛格也風塵僕僕來到北京,受到習近平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毅、國防部長李尚福會見。接下來,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也將啟程訪華。這一連串美國高官“登陸”意味著什麼?筆者觀察:
一、美國所謂“印太戰略”及“台灣牌”撞南牆行不通。
拜登政府上台後,極力推行“印太戰略”,打造“亞洲版北約”。並將“以台制華”戰略與“印太戰略”連結,將台灣納入其中,視台灣等同“主要非北約盟友”。美強化美日安保同盟、美韓軍事同盟、美英澳三國同盟、美日英澳四方加印度及美英澳加拿大和新西蘭“五眼聯盟”等,構建所謂“牽制、遏制、打壓”中國的“戰略包圍圈”。北約峰會也首次把中國指為“系統性挑戰”。
但是,歐盟及西方多數國家堅持“戰略自主”,對“亞太新北約”興趣也不大。中國周邊多數國家權衡“利弊得失”,“腳踏兩只船”,並不想完全與中國“切割”,更不會為台灣而得罪中國。當然,日、韓、澳、菲等國被美控制,各有盤算,各取所需,時而會跟隨美國對我“挑釁”。說到底,美聯手或勾連、拉攏周邊國家,美台勾連,綠抱美腿,其結果並不如美國所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