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信文:台積電若不赴美可能遭華為下場
http://www.CRNTT.com   2021-03-12 00:34:04


王信文。(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3月12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面臨56年來最嚴重乾旱,恐怕影響科技業產能,外媒甚至報導,若水情持續吃緊,晶片短缺恐進一步惡化,蘋果、特斯拉等公司將受波及。彰化師範大學企管系教授王信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積電外移,尤其是赴美設廠,除了是受限於台灣能源短缺,也是為了延續企業生命,不得不為的決定,台積電若不赴美,可能遭受如同華為的下場。

  王信文也提到,一旦台積電赴美,關鍵技術外流,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鏈形成後,就達到自給自足,這樣發展趨勢,台灣恐怕面臨人才流失、產業外移、吸引不到國際人才的窘境,未來美國的科技業成長跟台灣的削弱會成為反差,對台灣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隱憂。

  王信文,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彰師大全球創意創新創業暨管理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全球管理暨服務科學評論主編,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調研學者、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短期研究員等職,研究專長包括國企跨境電商策略、大數據行銷決策、區塊鏈與金融科技投資決策、資通訊5G整合與智慧機械等。

  台灣2020年創下56年來沒有颱風侵襲紀錄,缺水嚴重,全台總蓄水量低於五成,中南部水庫尤其嚴重,平均蓄水量剩不到兩成,水情亮紅燈,台積電等電子科技業面臨缺水影響產能的隱憂,恐怕衝擊台灣電子科技業耕留在地的產業布局,曝露產業出走危機。

  美國巴隆周刊日前報導指出,若台灣乾旱沒有減緩,半導體生產問題恐導致蘋果與特斯拉等晶片客戶的交貨受到影響。

  日本日經新聞也報導,除台積電外,聯電已於2月下旬開始使用水車運水,華邦電也計劃跟進,友達與欣興則正在密切關注水資源問題。

  王信文表示,就在台灣水情吃緊之際,傳出台積電赴美設廠提出擴建廠房計劃,從原先預計的1座廠房,未來可能逐步擴建至6座,且據報道指出,台積電在美國廠區的土地面積,將是台積電在台灣南科所有廠區加總的2倍之大,相當可觀。台積電在赴美設廠初期,馬上就有擴建計劃,反觀台灣擴廠的評估期程緩慢,顯然受限於能源不足的窘境,讓台灣電子產業在地發展成為重大挑戰。

  王信文提到,當然台積電赴美也並非全然是因為台灣能源缺乏,有很大成分是為了延續企業生命,而不得不為的決定,尤其當半導體、晶圓已成為全球戰略性質產業別,台積電有獨步全球的製程技術,要避免引人忌憚,唯有赴美設廠一途。

  王信文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背後的本質其實在於,“美國不會允許全世界有一家公司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台積電要不是配合美國,要不就得接受美國的挑戰。

  過去包括德國、日本、俄羅斯,在不同時代都各自有引領技術的企業竄出,但皆因為威脅到美國的利益,所以後來都被美國以政策性工具打得落花流水,從來沒有例外,最近一次的案例就是中國的華為,他相信台積電若不赴美設廠,也將承受這樣的風險,所以為了延續企業生命,不得不去,這是別無選擇。

  王信文說,美國要求台積電過去設廠,最主要當然是學Know How,台積電關鍵技術外流的風險必然存在,台積電的保密工作再如何嚴格,只要到了美國設廠,美國政府真的要掌握,絕對是辦得到。不過,相較於關鍵技術的流出,其實更重要的是,台積電能不能繼續活著,這才是重點。

  王信文提到,去年美國下令VLSI等晶片設計的軟體、製造晶片的設備、使用設備的廠商,全面禁止供貨給中國,也不准接受中方的高端晶片委託、設計的時候,聯發科跟相關廠商在資本市場上的股價,瞬間暴跌,顯示出美國的政策工具,對企業營運能有即時且直接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