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速傳統農業數字化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21-04-29 14:59:00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農產品銷售一頭連著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市民的“菜籃子”和“糧袋子”,發展農村數字經濟和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對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穩定農民收入和提升農業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數字農業就是要構建數字技術支撐的農業經營體系,促進數字技術與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銷售、服務等產業環節融合,實現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環節短鏈化和農業產業治理結構優化。調研中發現,數字農業之所以可有效破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是因為新型電商平台可以提供生產與消費智能匹配方案,推動農戶直接對接消費者,解決市場分割與信息不對稱等難題;可以及時將需求變化傳遞到生產端,推動發展訂單農業,減少生產的盲目性;可以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智能化管理,在降低農業成本、提升產品品質和產量、穩定供求關係方面具有優勢。

  加速傳統農業數字化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些發展瓶頸急需解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達3億,但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農產品規模偏小,傳統的線下批發、零售渠道的數字化水平不高。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農業生產主體以小農戶為主,產業化程度低,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品牌意識薄弱,缺乏自主銷售能力,缺乏新農商人才;另一方面因為農業專用物流體系滯後,田間地頭和關鍵節點的冷庫倉儲、冷鏈物流不足,匹配不充分。

  應重視支撐電商平台與科教機構協同,培養既懂電商又懂農業的“新農人”。相關部門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激勵電商平台開發運營課程,推動科教機構開發農產品技術和行業發展課程,以“新農人”為關鍵,聯合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主體,對農戶的供應體系進行標準化整合,推動全國特色產區農產品上網。

  加強田間地頭的冷庫倉儲建設,指導新型電商平台整合優化農產品專用物流體系,激發規模效應和模式創新,持續降低物流成本,解決“田間地頭直達餐桌”的關鍵堵點。此外,區域公共品牌能有效提升消費者認知度,應提升農產品標準化程度,利用品牌效應,激發消費者潛在需求,更好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選擇優勢農產品區域和龍頭企業、合作社、規模型家庭農場,建立和擴展全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按照銷售、物流數字化帶動生產數字化路徑,推動精細化、標準化生產,探索訂單農業、合作農業、遠程農業等模式,提升農業效率與產品質量,打造中國“數字生產”農業高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