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灣跟北約掛勾?潘兆民:拜登急了口不擇言
http://www.CRNTT.com   2021-08-21 00:09:50


 
  潘兆民說,在政治學裡面有一個術語稱做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意思是在民主競爭的過程裡面,陣營之間會推出很多政件,以博取各方支持,可是當那些政見承諾沒有兌現,就會造成所謂的民主赤字,產生的赤字越多,就越讓對手政治團體有機可乘。目前美國正面臨該窘境,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正在趁勢擴散,這或許是拜登政府在撤軍阿富汗決策當中,始料未及。

  因此拜登現在急於亡羊補牢,潘兆民說,美國才會不斷的強調,其印太戰略的盟友,日本、韓國、台灣都跟阿富汗不同,甚至還扯上北約,這是前所未有的說法。

  拜登之所以如此著急,除了是面對國際社會的輿論炸鍋,內部還得面臨共和黨的政治追擊。潘兆民指出,拜登本來盤算可以藉由撤軍阿富汗拉攏共和黨,因為撤軍其實是共和黨特朗普任內簽字通過的,未料過程中出現變數,撤軍混亂的場面引發國際側目,共和黨沒有認同反而予以指責,特朗普更調侃拜登失敗,辦事不力,為拜登執政增添危機。所以拜登急於對內解釋開脫,對外還要設法鞏固戰略布局及外交事務,可說是內外交相迫。

  至於拜登把台灣跟北約扯上邊,是否意味著對台海戰略清晰化?潘兆民表示,拜登這個說法明顯是口不擇言的產物,若把台灣跟北約掛勾,外界會聯想美國把台灣視為盟邦,無疑是在搬石砸腳,拜登之前一直在強調美國政府遵循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顯然,拜登並無意要破壞戰略模糊。

  他提到,可以發現,在拜登口出奇言後,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後續立即補充說明,重申美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仍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依然是美國的政策準則。很明顯的代表,拜登的言論跟美國政府的運作並不相符。

  潘兆民說,拜登急於出言止血,止住國際對美國的質疑,減少印太戰略的衝擊,並嚇阻中國的見縫插針,可是這樣的口快之言,反而更導致了兩岸的容易誤解、誤判,台灣方面也要審慎因應,切勿信心過度,做出偏頗的外交方針,恐怕使台海衝突風險升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