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建良:台灣應優先入RCEP 勿意識形態
http://www.CRNTT.com   2021-09-24 00:24:51


 
  陳建良指出,民進黨政府搞錯了優先次序,其實對台灣而言,RCEP比CPTPP更重要,蔡政府卻避談,彷彿CPTPP就是台灣經貿的解方。但事實上,RCEP對台灣的影響力更大,其成員包含整個東協國家,從北邊到南邊,整個亞洲國家都在裡面,包括北亞、東亞到南亞,亞太地區沒有在RCEP裡面的只有4個地方,就是朝鮮、印度、台灣、巴布亞紐幾內亞。這對台灣而言才是更急迫的問題。

  陳建良說,CPTPP成員包括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並非台灣最主要的貿易市場,只占約25%的貿易總量,而RCEP成員幾乎涵蓋整個亞太地區,正是台灣主要的貿易市場,占台灣貿易總量高達57%,因此RCEP與CPTPP對台灣孰輕孰重?顯而易見。

  為何蔡政府對RCEP態度有落差?陳建良認為,當然CPTPP前身是本來是美國主導TPP,現在又由日本接手支撐起來,台灣基於印太戰略夥伴,以及民進黨本身的政治傾向而言,倡導加入CPTPP是可以想見。RCEP則是由中國大陸與東協所主導,蔡政府主政下的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大不如前,因此對RCEP產生排斥感。

  不過,陳建良還是建議蔡政府,政治意識形態是虛無的,經濟貿易才是實際的,民進黨政府若真心為台灣的經貿發展有打算,RCEP絕對不應放棄,反之,說不定積極加入RCEP,有助台灣加入CPTPP,這都是值得思考的面向。

  陳建良解釋,蔡政府到現在都未能帶領台灣加入自貿區,或簽署任何雙邊貿易協定,這都會對台灣加入自貿區的過程中產生無形障礙,因為成員之間會有既定印象,會有疑義。以RCEP相對低的經貿門檻而言,是台灣可以投石問路的契機。

  可惜的是,陳建良說,蔡政府在爭取加入自貿區的策略過於意識形態,以及方向謬誤,由於加入自貿區或與他國洽談經貿協定,都是長期工作。以馬政府時代對紐西蘭、新加坡簽訂FTA,以及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的狀況來說,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內部溝通,取得共識,並與外部商談雙邊經貿條件,談妥後才促成經貿協定。

  陳建良指出,但蔡政府在自貿區或是FTA談判相關議題上,沒有對內溝通,且對外的經貿條件也不明不白,就忽然開放進口美國萊豬,甚至討論起日本福島核災區食品進口議題,似乎認為,只要讓利就有機會取得自貿區或是貿易協定的入場券。但事實上則並非如此,尤其自貿區更是攸關所有成員的共識意願,台灣若無法有系統的策略性爭取進入區域經貿組織,台灣往後經貿發展堪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