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燈鐘:朱立倫親美反共路線 台灣失安全閥
http://www.CRNTT.com   2022-06-07 00:24:00


 

  在上述情形之下,劉燈鐘認為,得以讓主打“抗中保台”、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有極大的政治操作空間,且可以輕易將國民黨貼上紅色標籤,讓綠營可以在選舉中無往不利。所以朱立倫這次在美國的相關表態,其實在政治現實上是可以理解、無可厚非,可是這樣的做法究竟對藍營是好是壞?是否衝擊台灣的安全?值得審慎、嚴肅看待。

  他解釋,國民黨畢竟仍是在野黨,若不在論述上與執政黨做出區別,反而趨近民進黨的調性,不免有角色錯亂且失去市場區隔的問題,嚴格來看,對國民黨恐怕是弊大於利,這樣的做法或許有助褪下所謂的“紅色標籤”,可是恐怕流失傳統的藍營支持者,而本來就支持民進黨的泛綠選民不可能轉向支持藍營,國民黨等於是面臨失去基本盤又無法擴大支持光譜的雙重困境。

  劉燈鐘指出,當然朱立倫的“抗共親美”論述,基本上是符合過去的脈絡,國民黨確實在兩蔣時代本來就是“親美反共”,相關脈絡也延續迄今,只是時代推演,到馬英九執政時代,因為國際情勢及政治現實的變化,藍營的路線調整為美中雙邊對等的外交政策。所以朱立倫要做“反共”主張是沒有疑義,可是當前的狀態是否還適用於當時政治主張?

  劉燈鐘說,台灣當前對外貿易依存度,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占比高達四成,且在蔡政府執政之下是有增無減,台灣宣稱要與北京對壘交惡,但在經濟現實上卻似乎做不到,他建議,國民黨身為在野黨,應該要勇於踏穩維繫兩岸和平的路線,例如可以將國民黨過去在兩岸和平、互信發展的強項與成果展現出來,馬政府時代基於“九二共識”,促進兩岸政治互信,簽下數項協議、ECFA等,都是國民黨過去的成就,也是與民進黨不一樣的地方。

  他認為,倘若國民黨轉變調性,趨同民進黨強調兩岸對立,將喪失在兩岸關係當中扮演衝突安全閥的角色功能,因為這對北京而言,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機率就大幅下降,台灣的安全風險也隨之上升,這事實上是非常危險的情境,呼籲國民黨要三思。

  不過,劉燈鐘也提到,現階段要稱國民黨的兩岸路線丕變,還言之過早,朱的談話在還沒有經過黨內重要會議共識決策之前,充其量只能作為他個人的領導理念及政治表態,都還不能正式稱為“國民黨的兩岸路線調整”,相信黨內對於相關說法會充斥多元意見,還有待黨內商議、辯論,後續走向,值得觀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