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德國天團訪華 蔡東杰:西方會有骨牌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22-11-05 00:41:39


 

  蔡東杰指出,本來以自由貿易為原則的全球化,強調就是自由放任,國家以不同的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各自發展,可是一旦美國決議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將經濟因素加進政治問題後,大家的思考就會改變,自由貿易也就變質了,許多國家的利益被迫要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當然,蔡東杰提到,如果過程中,國家既得利益不受傷害的話,例如美國為了對中發動貿易戰,要求盟友站隊響應,假設西方陣營評估,響應美國並不違反國家利益,當然是一兼二顧,既顧到了同盟利益也不犧牲國家經濟利益。但整個美中對壘博弈的情勢發展迄今,卻並非如此,許多國家的利益反而因此被壓縮、損失。

  他指出,歐洲方面尤其如此,歐洲國家的經濟,遠因受到美中貿易戰波及,近期則又面臨俄烏戰爭直接衝擊歐陸經濟,於是,歐洲國家會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化,畢竟國家利益才應是優先選項。即使對維持美國霸權有程度上的同盟義務,但捍衛國家利益遠比同盟義務更重要。

  換句話說,美中貿易戰先讓原來的貿易自由化發展停滯,甚至倒退,也扭曲的各國在經貿活動中原來根據經濟利益去做分配的自然發展,起初各國的經濟影響可能沒那麼劇烈,但俄烏戰爭開打就像是催化劑,一口氣將自美中貿易戰以來的國際經貿問題放大到最高點。

  蔡東杰表示,尤其美中貿易戰已經發動逾4年,已對原來的貿易自由環境帶來明顯的傷害,當然會促使國家間去思考“還要不要繼續跟著美國打貿易戰?”當烏克蘭戰爭的影響從能源鏈去衝擊到歐洲經濟發展的時候,歐洲國家的反思會更深刻,他們必須要看得更長遠。

  以德國的狀態而言,蔡東杰進一步指出,德國本來就是在歐盟中對中國投資最全面的國家,投資額是最高的,德國面對美中貿易戰加上烏克蘭戰爭的雙重夾擊,不得不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因為德國基本上在歐盟當中是對中國投資最高而且最全面的國家,當投資越高、雙邊經濟互動越大的時候,所受到的傷害也就越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