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博物館過大年 彰顯新年俗與時俱進
http://www.CRNTT.com   2024-02-02 10:16:25


  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網評:博物館過大年 彰顯新年俗與時俱進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純銀

  春節期間,北京博物館能開盡開,包括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熱門博物館在內的100餘家博物館開放。在展覽和文化活動方面,全市博物館結合節日特點和本館特色,共推出各類展覽和活動215項。(1月31日《北京日報》)

  春節等傳統佳節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載體,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文物的“存儲卡”和歷史的“解碼器”的博物館更像一所大學校,它不僅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也講述著一段鮮活的歷史。近些年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尤其年輕人中博物館熱更是持續升溫。這不,去年疫情防控轉段後,全國各地博物館都迎來了客流高峰,節假日甚至出現一票難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春節等傳統節日又具有增強凝聚力、樹立核心價值觀、加深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重要體現。讓人高興地看到,如今“去博物館逛逛”逐漸成為眾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常見的生活方式,不少“斜杠”青年還在用一種時尚的方式分享著中華傳統文化。甚至有網友留言說:春節逛博物館,正成為一種新年俗,且比以往過年放煙花爆竹更環保,更有文化味。無疑彰顯新年俗與時俱進。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而博物館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搭建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我們的民族自尊、文化自信。正如蘇州大學博物館館長李超德所說,“博物館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加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載體,既有歷史的又有現實的教育功能。”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選擇去博物館過大年,他們不僅是去那裡給自己“充充電”,而且用自己行動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如曾有青年志願講解員能像說單口相聲那樣吸引參觀者,還有的能用語言的魅力讓參觀者“還想再來參觀”……他們總能把博物館的文化名片擦得更亮,把文化記憶的種子種到更多人的心裡。難怪有人說,這不僅是一場洋溢著青春朝氣和文化味道的“雙向奔赴”,也讓博物館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化殿堂,而是一個接地氣的、能讓人們放鬆身心並獲取知識的公共文化空間,從而吸引更多人利用一切機會前來“打卡”。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春節這一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需要賡續、傳承傳統文化,也要因時因勢為春節增添新民俗、新活力。因此,為進一步增強博物館對社會大眾的“磁吸力”,既需要對文物內在價值、歷史文化背景等進行更加深入地挖掘和闡釋,為大家提供更有內涵、更高品質的精神食糧,不斷滿足人們對知識與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需要各地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創新博物館運營方式,告別單調的文物展示,力求利用新技術新手段新形式讓文物“開口說話”“鮮活可觸”,把傳統展覽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讓原本嚴肅的文物變得生動活潑,讓躺著的歷史“動”起來,讓深奧的知識“活”起來,讓文物以更便捷的方式,進入大眾身邊,讓觀眾更容易瞭解到文物背後的文化,滿足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感知到博物館的力量。這樣長久堅持,既可以彰顯博物館的價值,也能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互惠共贏,相得益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