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慧娟:用自己的雙手展現著新的中國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22-03-05 14:46:42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作家馬慧娟。(圖片來自網絡截圖)
  中評社香港3月5日電(記者 段曉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今日早上舉行開幕會。會議開始前舉行了“代表通道”採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採訪。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作家馬慧娟表示,紅寺堡的發展,證明了閩寧協作模式的科學性。在這種模式的發展下,寧夏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寧夏,西海固也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我們正在黨中央的帶領下,用自己的雙手展現著新的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力量。

  馬慧娟說,自己是來自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集中安置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在成為全國人大代表前,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自己出生的地方是寧夏西海固的一個叫黑眼灣的小山村,那裡四面環山,交通工具是一頭頭的毛驢。自己從小就喜歡讀書,但因為貧困,16歲初中畢業就輟學了。就在以為要在土地上重複父輩們命運的時候,20歲時,自己的老家黑眼灣迎來了移民搬遷政策,這是電視劇《山海情》裡閩寧協作模式的擴大版。在紅寺堡集中安置更多的貧困群眾,徹底改變大家的生活面貌。依靠這個契機,自己和鄉親們走出了大山,來到紅寺堡。

  馬慧娟提道,紅寺堡是一片亘古荒原,因為靠近黃河,黨中央在這裡興建了揚黃灌溉水利樞紐工程,把黃河水上揚了三百米,開發出更多土地,集中安置了23萬移民,把這裡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易地搬遷移民集中安置地,這項偉大工程也被稱為新時代的紅旗渠。在紅寺堡,自己和鄉親們因為黨的好政策,因為黃河水的灌溉過上了好日子。自1998年開發至今,紅寺堡從“天上無飛鳥,地上沙石跑”到“平地起高樓,沙漠變綠洲”,從“借書比借錢還難”到農家書屋的全覆蓋,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馬慧娟表示,如果說新中國成立後紅旗渠的修建體現了戰天鬥地的中國精神,那新時期紅寺堡的引黃灌溉工程則體現了黨中央對困難群眾的深情厚愛。在紅寺堡,這麼多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共產黨好,黃河水甜”。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移民區23萬群眾對黨中央的感恩之情。紅寺堡用自己的發展,證明了閩寧協作模式的科學性。在這種模式的發展下,寧夏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寧夏,西海固也已經不是原來那個“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了。我們正在黨中央的帶領下,用自己的雙手展現著新的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力量。

  馬慧娟說,就拿自己來說,初中畢業、農村婦女,就是移民搬遷政策,能夠重新閱讀、寫作。自己上過電視節目,出了五本書,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從黃土地走進了人民大會堂。有人說,我的故事是個傳奇,但我自己知道,哪有什麼傳奇,我的故事,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這樣的故事,在許許多多的平凡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