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德國小鎮的中國節
http://www.CRNTT.com   2023-01-27 18:15:21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兔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一個遠在德國的小鎮“出圈”了。在這裡,許多當地居民穿上中國古典服飾,或羽扇綸巾,或躍馬橫刀,一個個“中國歷史人物”歡快地跟著舞龍舞獅的隊伍又蹦又跳,一起慶祝這個屬於中國又不只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

  這個小鎮就是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北部的迪特福特,距離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不到120公里。

  資料顯示,迪特福特面積祗有79平方公里,人口剛剛超過6000人,規模比不上國內許多鄉鎮。可就是這樣一個小鎮,卻與中國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這裡的人都更喜歡別人稱自己為“巴伐利亞的中國人”。

  其實,嚴格來說,他們歡度的並不是中國的春節,而是“中國狂歡節”。據說,早在1928年,這裡就有舉辦“中國狂歡節”的習俗了,日子就定在天主教大齋戒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四,大體時間集中在每年的二三月份。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節日一度被擱置,卻絲毫沒有減少當地人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二戰結束僅僅5年後,大家又開始“狂歡”起來,“中國狂歡節”也成了當地最有名的特色之一。

  為什麼在這個德國小鎮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中國文化?流傳到今天的說法有兩個。

  第一種說法是,很久以前,迪特福特所在的教區主教認為迪特福特人繳稅太少,就派出司庫前去催繳。迪特福特人在聽聞消息後,馬上把鎮子的大門緊閉起來。進不去門的司庫回來禀告主教:“迪特福特人把自己關在了長城裡。”

  這個說法乍一聽起來似乎對中國人一點都不友好,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因為對於早年的歐洲人來說,中國最有名的除了絲綢茶葉之外,就是長城了。久而久之,這種用長城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成了抵禦外敵入侵、守土有方的代名詞。

  第二種說法聽起來更具權威性,時間同樣是在幾百年前。當時的迪特福特人已經開始同中國進行貿易,除了與其他城鎮進行再貿易外,家家戶戶也都用上了來自中國的商品。隨著雙方經濟交往的不斷深入,迪特福特人慢慢迷上了中國文化,生活和處事方式中也有了更多“中國元素”。這也使得附近其他城鎮的人們紛紛開始稱他們為“中國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