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走體現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08:15:12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在擘畫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時,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建設供給保障強、科技裝備強、經營體系強、產業韌性強、競爭能力強的農業強國。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塗聖偉文章認為,作為一個農業人口規模和農產品供需規模超大的國家,我們要建設的農業強國,既具有農業強國的一般性特徵,也存在內外部條件產生的特定性。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必須扎根中國大地,切合中國實際,始終把農業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用自己的農業優勢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將糧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一條反映中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彰顯中國智慧的農業強國之路。
  
  農業強國建設要立足實際
  
  文章稱,“大國小農”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放眼全球,“小農”模式下能否建成農業強國、如何才能建成農業強國,在實踐層面少有先例,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大國小農”的國情農情,決定中國農業強國建設既不同於日韓等東亞國家,也不同於歐美等國家,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具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
  
  從基礎制度看,必須堅持集體所有制,依托雙層經營體制發展現代農業。一個國家遵循什麼樣的邏輯、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以什麼樣的路徑來推進農業強國建設,與自身的制度體系特別是基礎制度密不可分。從全球範圍看,國外農業強國建設是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完成的。在中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作為農村的基本經濟制度,具有超強的適應性和發展性。由此,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必須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這個大前提下去謀劃推進,不斷豐富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在穩定“分”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統”的功能,通過更有效的“統”來促進統分結合邁向更高水平。
  
  從“大國”特徵看,必須立足超大規模人口、超大規模農產品需求的現實,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中國作為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農業強國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走內源型發展道路,立足國內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要看到,農業強國建設目標必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但無論從哪方面看,保障糧食安全都是首要目標。衹有立足自身,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建設農業強國才有基礎和底氣。
  
  從“小農”農情看,必須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小農戶家庭經營是中國農業的基本面。世界範圍內,西方國家以資本為中心、生產力發展服從於資本邏輯的農業強國建設模式,往往帶來貧富分化、小農戶破產甚至消亡。中國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必須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禀賦,以農民為主體,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模式,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小農戶充分參與農業強國建設。衡量農業強不強,還要看對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能力強不強。建設農業強國要與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結合起來,讓農民充分分享農業強國建設帶來的好處。
  
  從歷史底蘊看,必須充分彰顯農耕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傳承發展農耕文明賦能鄉村振興。農耕文化是中國農業的寶貴財富,蘊含著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持續精神力量,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文化滋養和力量之源。推進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必須立足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系統挖掘農耕文化深層價值,既從農耕文明中汲取養分,又通過建設農業強國賡續農耕文明。
  
  從時代要求看,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強國的農業一定是可持續發展的。西方一些國家推進的農業現代化,是通過對自然資源的攫取實現的,儘管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時,中國過去靠透支資源環境換取農業產出增長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也被證明是不可持續的,繼續走高消耗、高污染的農業發展路子行不通。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也是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的時代要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符合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力較弱的實際,有利於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