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木柵集應廟 透過畫臉融合傳統與地方創生
http://www.CRNTT.com   2024-02-13 00:24:16


畫好臉得小朋友與廟方和家長的大合照。(中評社 俞敦平攝)
  中評社台北2月13日電(記者 俞敦平)台灣的宮廟是一個展現台灣信仰、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活故事。宮廟不僅是信眾祈求神明的庇佑,也是政治人物拉攏選民的舞台。宮廟也反映了台灣移墾社會的發展,從不同的族群廟到多元的社區廟,從封閉的空間到開放的平台,從僵化的傳統到活潑的創意。

  木柵集應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主祀了唐代的雙忠英雄張巡、許遠和申國夫人,是木柵地區的信仰中心,也是一個融合了傳統與地方創生的宮廟。為了讓更多人瞭解這傳統宮廟的價值與文化,木柵集應廟將於農曆1月15日元宵節(國曆2月24日)辦元宵燈節遊行活動,期望能比照天母萬聖節嘉年華會規格,打造具有中國文化和文山文教區特色的“木柵元宵節”新品牌。將邀請地方學童與家長一起裝扮參與,穿著過年特色服飾,提著手作燈籠於木柵街區遊行,現場準備素色燈籠供學童彩繪,也邀請專業陣頭畫師協助孩童彩繪臉譜,體驗傳統文化。

  負責這次活動重頭戲之一,也就是孩童彩繪臉譜的畫師謝乙安表示,彩繪臉譜也就是畫臉藝術是台灣宮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常見於戲劇、陣頭等活動中。他從小就對畫臉有興趣,當時常常抓朋友來畫。近幾年,他開始正式為人們畫臉,畫臉的目的是為了讓被畫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不同的顏色和圖案,表達角色的性格和特徵。

  謝乙安指出,過往畫臉的藝術,除了表演性質外,也有宗教儀式的意義。謝乙安說,有些場合,會有法師或道長辦一個降神的科儀,讓畫臉的人成為神明的容器,這時候,畫臉就相當於開光,就有很多的禁忌,例如不能講話、不能吃東西、要吃素等。這些禁忌都是為了尊重神明,並保持身心的清淨。但今天,並不是這種科儀的場合,讓孩童畫臉是為了能體驗傳統文化並享受具有中華感的Cosplay,讓孩童能化身成官將首、虎將軍等人物的同時也瞭解傳統的文化。所以沒有這些嚴格的規範,畫臉的人可以自由地休息、吃東西、講話等。

  至於畫臉時有時候會徒手,有時候會用筆,謝乙安表示,他畫臉的時候,會根據角色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技巧,有些用勾勒法,有些用填色法,但都沒有特別的意涵,只是技術上的差異。

  木柵集應廟顧問蔡峻維表示,希望能將以往家家戶戶元宵提燈籠、猜燈謎的互動,重新帶給新一代的孩子,並以此打照屬於木柵地區在地文化。木柵集應廟主委張敏男表示,早期孩子們元宵節會拿火把或手作燈籠四處串門子、一起玩猜燈謎,現在幾乎消失,才想透過活動,期望能將以前人跟人交流的溫暖找回。木柵集應廟公關長張旭騰表示,除了遊行活動外,還有燈籠創作的評比與頒獎,也會將優選的作品留置於廟內展示,讓廟和社區能更和諧的融入,吸引家長和孩子更願意前還傳統宮廟參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