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看看韓國 想想台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5 09:33:24  


韓國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所造成之貿易移轉與投資移轉的雙重效果,台灣經濟面臨被邊緣化及空洞化的雙重危機。
  中評社台北7月1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報載韓國與歐盟宣布,雙方就締結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獲致協議。這是韓國繼與美國、智利、新加坡、印度、東協等國簽署FTA後,再一次拓展國際經貿領域。韓國目前也正與日本、中國大陸、加拿大、墨西哥等國洽談FTA,若是這些談判均能獲致成果,韓國將成為全世界自由貿易的樞紐國家。 

  社評說,看看韓國,想想台灣,若是台灣持續無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或類似的協議,享有FTA所帶來的關稅及投資方面的優惠條件,恐怕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會被韓國產品大幅超前,屆時台灣經濟會有被邊緣化或是空洞化的危機,政府應儘速思考因應政策,以免國際貿易市場被韓國全面取代。 

  眾所周知,韓國與世界主要貿易國家簽署FTA後,對於台灣會有兩方面的負面影響:首先是貿易移轉效果,韓國與簽署國家間彼此關稅稅率會採取優惠措施,未簽署國家生產的相同產品,要徵關稅,價格相對較高,外貿市場就會被搶走,此即貿易移轉效果。 

  另一方面是投資轉移效果,韓國與簽署國家間的生產資源可以免關稅相互流通,此舉會大幅降低廠商之生產成本,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所以會吸引外資投資,以獲得相對廉價的生產資源,同時並享有關稅優惠出口,及爭奪區內擴大的消費市場,此即投資移轉效果。 

  社評指出,面對韓國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所造成之貿易移轉與投資移轉的雙重效果,台灣經濟面臨被邊緣化及空洞化的雙重危機。尤其是韓國是台灣主要的國際貿易競爭對手,雙方在電機設備及零件、光學照相等儀器及零附件、塑膠及其製品、機械用具及其零件、有機化學等產品均處於高度競爭狀態,若是韓國產品再取得關稅上的優惠,台灣產品的不利競爭局面會更加嚴重。 

  當今之計,台灣唯有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才能化解韓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FTA所帶來的壓力。然而,過去政府也曾努力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但目前僅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五個與我有邦交的國家簽署FTA,這些國家二○○八年與台灣的貿易總額僅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的0.167%,效益有限,台灣更該努力的是與台灣貿易金額較多的對象,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中國大陸、新加坡等才更具意義。 

  社評說,政府努力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成效有限的主因舉世皆知,即是兩岸關係的緊張對立,所以與中國大陸洽談自由貿易協議是斧底抽薪之計,只要台灣與大陸洽簽任何形式的自由貿易協議,如政府目前提出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FTA的外在政治障礙就比較容易排除,台灣才有可能就純經濟的角度來與其他國家洽談。 

  例如,自去年馬英九就任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歐洲商會就支持台灣與歐盟簽“貿易提升措施”(Trade Enhancement Measures, TEM),增強雙方的經貿關係。而東協秘書長蘇林也表示,兩岸必須達成某種相處方式,東協才會同時與兩邊交往與合作,也才有可能提升與台灣的合作關係。 

  目前台灣除了面臨來自韓國的競爭壓力外,“東協加一”也對台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造成影響。二○一○年“東協加一”成立後,大多數東協國家產品可免關稅進口大陸,而台灣出口大陸之石化、機械、汽車等產品要徵6.5%至14.9%不等的關稅,廠商是處於不公平的貿易環境下經營,在目前全球經濟處於“微利時代”的狀況下,6.5%至14.9%的關稅著實會對廠商經營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與大陸洽簽ECFA,降低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的確有其急迫性。 

  社評指出,面對韓國屢屢在國際貿易場域上獲致重要成果,再加上“東協加一”的成立,台灣若不急起直追,恐怕會有如大前研一所說“不進軍中國,台灣靠邊站”的危機。看看韓國,想想台灣,希望政府能儘速加強與民進黨及台聯等在野黨的溝通,化解台灣內部的政治阻力,讓這項有助於兩岸經貿往來的協議能儘速推動實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