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觀察:國語變華語 馬曾痛批是新戒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2 00:41:09  


台灣“教育部”打算將國中小國語文課程改名為“華語文”,讓馬英九揹上罪名。
  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記者 黃惠玟分析報導)台灣“教育部”打算將國中小國語文課程改名為“華語文”引發“國策顧問”黃光國等人強烈抗議,儘管“教育部”澄清強調名稱未變,只是更改課綱中能力指標的文字用詞,還是讓馬英九揹上罪名。

  2008年2月扁政府末期,“教育部”修訂國中、小國語文課綱,在當時綠營主導的“去中國化”浪潮中,決定將“中文”改叫“漢字”,“國語文”改稱為“華語文”,準備最快在2010年實施。消息傳出,立即引發藍營跳腳,當時仍是“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還痛批這是“新戒嚴、新的言論思想管制”,國民黨也聯合當時的18個藍營執政縣市向扁政府嗆聲,要自編教科書抵制。

  為安撫藍營情緒,當時的“教育部”想出在課綱內容中更改,課程名稱不變的因應對策,但藍營才稍稍平息下來,馬政府執政後卻忘了這件事的存在,“教育部”也未主動有所作為,直到黃光國、台灣競爭力論壇等人有動作才引爆。如今“教育部”沒有高層指示,事務官也不願去碰這燙手山芋,才會以“面對問題、妥善解決”的說詞拖過。官員私下說,“去不去中國化,這是更高層次的問題,‘教育部’哪敢隨便?”

  這類爭議確實很困擾“教育部”,看看扁政府時期,為執行“去中國化”,不理會藍營反對,硬是將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改成“自由廣場”。但“大中至正”在馬上任後已經又掛回來,這就可以了解,即使“教育部”不明說,也確實了解了該如何善後,風是往哪裡吹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