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統獨延後處理 以時間換取和平繁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2 15:12:37  


  中評社台北9月2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馬英九自二00八年就職後,兩岸關係的成就最大,但真正了解馬英九兩岸政策的人並不多。不少評論文章指出,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只消極地說出了不要什麼,但沒有積極地說出戰略的目標。這樣的誤解存之已久,日前馬英九接受媒體專訪,總算給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交待。 

  社評說,我們認為,馬英九的主張,可以說是當前維繫兩岸和平,創造兩岸繁榮的唯一途徑。我們可以從策略面與實務面分別來檢視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從策略面而言,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即“以時間換取和平繁榮”。所謂的時間,就是兩岸之間不統不獨,不在統與獨的問題上做文章,而把對話的焦點擺在經濟議題上。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兩岸只要陷入統獨意識型態的泥淖中,就失去了轉圜的空間,也失去了緩衝的時間。 

  不統不獨,就是把統獨的問題延後處理。再深一層來看,統獨問題的圓滿處理,需要有更多的條件來配合,而這些條件都需要時間來創造。馬英九認為,他的責任,或者說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就是為後代創造更好的條件,讓他們能夠理性地、和平地處理統獨問題。 

  社評說,然則那些條件有利於未來統獨問題的理性處理呢?我們認為,馬英九已清楚地指出三大條件,即文化條件、經濟條件、與社會條件。從文化條件來說,馬英九的政策是希望兩岸能夠深度互動交流,並在這個和平基礎上,以共有的中華文化尋找解決途徑,且絕對基於“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上。他認為這是目前“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最好的辦法。兩岸共有的文化是儒家文化,是王道文化,在這個文化基礎上深耕,統獨問題應該可以得到理性而合乎王道的處理。 

  至於經濟條件,除了兩岸簽署了許多經濟協議之外,實際上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優勢互補的情況十分明顯。二00八年金融海嘯發生時,大陸以擴大內需率先復甦,而台灣的經濟也因而受惠。從另一方面來看,許多台商到大陸發展,提供了大陸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也發展成大陸經濟的重要支柱。這種情況,簡單的說,就是兩岸繁榮。一個互惠雙贏,和平繁榮的兩岸關係,必然會降低兩岸之間不理性力量所能發揮的作用,進而為兩岸統獨問題的處理創造有利的條件。 

  社評說,除了文化、經濟條件之外,社會條件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二00八年後,兩岸社會交流的頻率與密度大幅增加,去年大陸觀光客就已突破六十萬人,今年預計可突破一百萬人。這些大陸觀光客到台灣後,必然會增加他們對台灣的生活方式、文化、與制度的理解。我們也有這樣的自信,大陸人只要到台灣,不論是旅遊或交流,都會喜歡上台灣。愈多的大陸人喜歡台灣,兩岸和平就愈有保障。 

  社評說,誰說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清楚!誰說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太消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