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校長論壇 為大學前途點明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6 00:22:15  


校長們齊聚兩岸校長論壇,為未來合作獻心力。(中評社鄒巧韻攝)
  中評社台北11月6日電(記者 鄒巧韻)2010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昨天上午進行分組總結,針對“全球化時代大學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大學專業與博雅教育”等議題,校長們提出小組報告,點出當前熱點問題,指明努力方向。

  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說,分組討論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兩岸校長關注的問題基本一致,認識、概念和語言也大致相同。大家討論出幾點,首先,在全球化時代裡,兩岸大學如何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質,特別是如何傳承與弘揚中華的優秀文化,這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二來,與歐美大學相比,兩岸大學應給人文教育更多關注,通識、博雅、素質、全人教育等,都是各校校長的重大挑戰,兩岸大學都存有改善空間。如何評價大學質量與水平,也是熱點問題,大家都對現行標準與方法有所批評,例如過於迷信SCI現象,應重視大學對社會的實際貢獻。

  而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實行開放大學是不可避免的選擇,分立必導致落後,合作是必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互利互補,共同促進發展,為重要議題。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化,大陸有211、985工程,台灣高教也有5年5百億計劃,兩岸一起努力永續發展。

  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則歸納,大學是一個知識、學術、思想、價值和文化的共同體,同時也是生命的共同體;而大學對待知識的態度,一是傳播、傳承知識;二是創新知識,全方位的創新;三是運用知識,即社會服務的過程;四是收藏知識;五是交換知識,如大學間有各種各樣的交流。 

  徐顯明也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總趨勢應在幾個方面認真下功夫。第一要了解高等教育的重心往哪個方向轉移?人類文明重心是往亞洲轉移;人類文明的轉型,也從工業轉向生態與知識文明,大學也要適應生態文明的要求,在大學職能與人才培養上再下功夫,經過交流融合產生和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