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炳良:港台競爭隨兩岸大三通有所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1 00:36:33  


張炳良指出,香港與台灣之間既有競爭也有互補之處。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記者 蘇麗閑 羅德儀)香港行政會議成員、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指出,香港與台灣之間既有競爭也有互補之處。他說,港台競爭如今已隨著兩岸大三通有所改變,並認為在兩岸三通的大勢下,如果香港不進取不轉型,只靠“本錢”則只會坐吃山空,“有被邊緣化的風險”。

  他認為,香港民間關心台灣事務的力度仍未發揮出來,就以評論台灣時事的專家人才為例,香港媒體的選擇不多。

  張炳良指出,如果香港重視與台灣關係的戰略地位,大學或可考慮設立台灣研究所,過往香港發表有關的較深層次較長遠的研究確甚少見,無論是以台灣或其他國家作研究對象的都較少見。

  九七回歸以來,香港前任特首董建華提倡把香港定位為“亞洲國際都會”,但亞洲研究工作,香港比台灣落後。香港本土的亞洲問題專家不多,雖然香港多家大學皆設有亞洲研究所,但專家人才多從外地找來,本地培養的專家並不多。這方面,台灣比香港好得多。

  他說,當年,李登輝當上台灣“總統”,不想全部東西“西進”,就發展“南進”,要發展東南亞關係,推進台灣本地大學搞亞洲研究所,由當初依靠外援,到今天培養了一批本土的新一代專家。時至今日,台灣多所大學皆有東南亞研究所,也有一批本土專家。同樣,在大陸也有台灣問題專家。

  他指出,然而,香港缺乏如此環境。本土先天不足,沒有相關研究人才,要港府定位發展台灣關係,談到戰略性考量時,無可避免地有些比較傾斜,或要看中央意思,或要顧及商家反應,缺乏了全方位的戰略考量。

  張炳良說,此問題並非只存在於有關台灣問題上,他表示,香港過去是比教忽視較全面的對外戰略性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