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辯清楚ECFA 朝野都別亂扣帽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4 08:27:10  


民進黨要講清楚的是:如果不簽ECFA,有什麼對策可消除台灣被排除在東亞自由貿易區外導致出口競爭力下跌?
  中評社台北4月14日電/ECFA辯論月底上場,雖然整個協商過程,政客們永遠少不了的政治小動作不斷,但當雙方主帥上場之時,期望是看到一場理性、專業的辯論;更期望雙方能對社會大眾的疑義,清楚的給個答案。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政府推動ECFA,最急迫性的因素是今年起,東協加一(東協十國加上中國)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上路,形成一個高達十九億人口的經濟體,平均關稅一口氣由九.八%降至○.一%,其中有高達七千多種商品零關稅。兩年後,東協加三(增加了日本與韓國)自由貿易區也跟著啟動。 

  坦白說,此一變革對台灣的影響,不辯可知。區內各國彼此出口接近零關稅,台灣出口到此區內還要課徵五到十%的關稅,產品競爭力必然下跌;短期而言,國內企業固然可能殺價流血輸出,但中長期而言,無法壓低成本、提升競爭力者,只能前往該區內設廠,以享受零關稅的待遇。特別是二年後,台灣最主要貿易競爭對手國韓國加入後,壓力將倍增,且受影響的出口產品從傳統石化、紡織等擴及電子、機械。 

  民進黨要講清楚的是:如果不簽ECFA,有什麼對策可消除台灣被排除在東亞自由貿易區外導致出口競爭力下跌? 

  綠營有人說:與其它區內國家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即可突破困境。這種無聊的話,就請不要再講了。東協加一不是突然發生,早在二○○一年就可看到民間與官方各種評估其對台灣影響的報告,執政八年,民進黨突破了嗎?與區內那個國家簽下FTA? 

  至於引用年初以來台灣對陸港與東協出口增加的數字,“證明”東協加一對台灣出口毫無影響,這種非專業到完全外行的話,更是甭說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哪個產業,在出口到特定區域時,面對比其它國家高的稅率,還會視為“友善、可接受者”。短期而言,市場改變不會一朝一夕發生,廠商或許能短暫忍受較低的利潤,但不可能長期忍受。換個角度看,如果台灣企業原本經營能力較強,享受較高的利潤,但因關稅的不平等,競爭力因其它國家免關稅而以低價搶市,台灣企業只能回應降價,利潤降低。如果,政府有辦法爭取到平等的關稅卻不去做,才是失職。 

  更何況,出口競爭不是跟自己比而已,還要跟其它國家比。當東協進口市場成長時,如果台灣對東協出口增加一成,但其它區內國家增加三成,台灣就是大輸家。難道,民進黨不懂這個道理嗎?至於對大陸、香港出口增加,則明顯與過去一年多的大陸採購團來台採購有關。把短期的數字簡化為東協加一對台灣出口毫無影響,是無知了。 

  而民進黨反對ECFA,甚至對與大陸的經貿往來都持抗拒質疑的態度;但擺在眼前的數字是台商在大陸投資估計已達二千億美元,陸港占台灣出口的四成四,同時也是主要順差來源。那麼,民進黨也該說清楚,其對兩岸經貿往來的擘劃為何?如果政府真在今年簽下ECFA,萬一民進黨二○一二年重新執政,是否要廢止ECFA? 

  而對國民黨而言,做為一個負責任的執政者,不能報喜不報憂。與他國簽訂FTA,對整體經濟與產業當然有正面效益,所以各國已簽下近二百個FTA協定,簽訂後彼此的出口貿易也的確成長。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在總體數字漂亮增長的同時,也產生了贏家與輸家。執政者該講清楚的是:哪些產業是可能的輸家?對那些輸家,政府又有何救濟扶助措施? 

  這事,關係著許多人的工作、企業存亡,政府不能以一句編列X百億元的救濟基金帶過,如果救濟基金只是看得到、吃不到,有何意義?政府應該對相關辦法有更明確的交代以安民心。更重要的是,沒有人願意拿救濟金過活,政府對因ECFA而失業的弱勢者,更該有一套輔導轉業的辦法。 

  此外,政府一再強調簽ECFA後,才有可能與其它國簽FTA,觀諸其它主要國家反應,似乎ECFA的確可能有此“帶頭效應”。但做為負責任的執政者,也請說清楚:到底帶動效應有多少?是否能進一步承諾多久時間能簽下多少FTA? 

  社論期望,朝野的ECFA辯論,不僅是形式上達成政策辯論的目的,在實質內容上,更能以專業、不亂扣帽子的的內涵,對外界的疑問,說清楚、講明白!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