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全面通商時代來臨 後續什麼都可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30 09:22:43  


昨天下午2點30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與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重慶申基索菲特酒店完成ECFA簽署。陳雲林致贈一尊漆器給江丙坤。(中評社李仲維攝)
  中評社重慶6月30日電/海協、海基兩會昨天終於趕在上半年結束前簽署ECFA,這不僅兌現兩岸領導人的承諾,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兩岸中斷60年的三通進程,在近兩年陸續完成通航、通郵後,ECFA的簽署象徵著兩岸全面通商,也正式宣告兩岸關係進入大三通後期,並為兩岸參與新一輪國際競爭提供強力的支撐。

  台灣工商時報報道,耗時半年籌備、半年談判的ECFA,被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稱為進入“後難”時期的協商,是兩會自2008年恢復往來之後,走得最為艱辛的一條道路,但另一方面,確也是兩岸定位現在、開展未來最具關鍵性的一項協議。 

  兩會之所以能順利建制這項經貿合作架構,實際上,與兩岸政治情勢的春暖花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兩岸陳年已久、懸而未決的交流難題,都隨著馬政府的上台,重新回到兩會平台上,逐步逐項解決。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也感性的表示,沒有兩岸關係的改變,許多問題不可能解決,“現在,時候到了!” 

  回顧兩岸關係,1993年4月兩會在新加坡舉行首次辜汪會談,是兩岸分治近半世紀以來首度“對話”,雙方簽署了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4項協議,從此展開兩岸由兩會為代表進行半官方接觸的時代,也象徵台海關係的解凍。 

  然而,1999年,李登輝的“兩國論”,被中國大陸認為有違一中原則,因而中斷兩會協商;2000年,兩岸關係又因政治立場偏向台獨的民進黨執政,更加陷入低潮。 

  但在大陸經濟不斷崛起,加上全球自由貿易的趨勢下,兩岸經貿合作大門終究是關不住的,雙方愈發密切的經貿往來,引發進一步制度化合作的需求。在馬政府上台後,雙方秉持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議題也從政治對話走向經濟對話。 

  在第5次江陳會談上簽署ECFA等兩項協議後,兩岸經貿往來勢必打破過去台灣往大陸單向投資、兩岸貿易額卻往台灣單邊傾斜等的不合理情況,兩岸經濟合作也進入“貨暢其流”的嶄新階段。在兩岸通航、通郵已逐步啟動後,ECFA的簽訂,為全面通商搭起絕佳平台,邁入兩岸互利雙贏的大三通新階段。 

  兩岸恢復交流後衍生的議題多如牛毛,可預見未來兩會要推動的各項協商也相當繁重。不過,像ECFA這樣議題廣泛、多元且複雜的協議,兩岸都能擱置爭議,順利簽署,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ECFA架構下的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保障協議談判之路,當是審慎而樂觀的。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第五次陳江會 兩岸簽署ECFA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