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當中間選民變成“中間不選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01 15:49:14  


  中評社台北11月1日電/聯合報1日社論說,五都風雲詭譎,兩黨均宣稱坐二搶三;但各項民調拒絕受訪或拒絕表態的民眾比率偏高,這塊灰色地帶如何解讀,充滿懸疑。其中最普遍的想像是:台灣的中間選民,今年會不會變成“中間不選民”? 

  社論說,如果沒有中間選民,台灣就不可能締造兩次政黨輪替,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從過去十年的變化看,曾經在藍綠板塊之間移動的中間選民數,大致在一百萬到兩百萬人之間,他們被視為朝野決勝的關鍵。也因此,兩年前曾悍稱“台灣沒有中間選民”的民進黨,最近卻發出一波專攻中間選民的文宣說“你一直都在”,揚言要把這批選票催出來。這個現象,深值玩味。 

  民進黨發現,在二OO八年大選挺馬的中間選民,最近似出現了疲弱傾向,所以發動柔性攻勢召喚他們投靠。這招是不是有效,仍有待選舉的最後驗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間選民前一波擁藍趨勢的疲弱化,在不同民調中也有具體的反映:許多人拒絕表態挺藍,更多人根本拒絕受訪。藍營在一向自以為具有絕對優勢的北二都,近來打得相當艱難,甚至陷於苦戰,這或許是主要原因。 

  社論說,在臆測其投票取向前,可先勾勒一下中間選民的大致圖像。在政治態度上,中間選民通常比較理性,比較具有批判意識,比較不容易受民粹指令驅動。在政治認同上,他們重視清廉、效率和進步的價值,甚於對統獨等意識形態的分野;他們不像基本盤群眾那樣一味死忠相挺,也因此比較容易感到失望。面對現實問題,他們有務實的傾向,反對極端的選擇;對改革有更高的期待,也反對和稀泥。在自我認知上,他們以政治的“仲裁者”自居,對做錯事的政治人物要給予懲罰,表現平凡的執政者不易得到他們的獎賞。 

  從以上輪廓,不難想像這次五都選情膠著原因何在。第二次政黨輪替的締造,馬英九承載了選民的莫大期待;兩年半來,兩岸關係雖有長足進展,凋萎的經濟也有顯著改善;但朝野舊有對峙格局未變,政府部門缺乏讓人振奮的作為,導致“國家”常困在細節事務中打轉。兩年半前挺馬的中間選民,即使不對這種滯悶的空氣感到不滿或憤怒,也會覺得意興闌珊。 

  社論說,中間選民的特質,與深藍、深綠基本盤群眾大相逕庭,他們以具有獨立的政治見解自許,不願作盲目的政治追隨者,更不願被任何政黨綁架。從這次選舉看,民進黨似乎更清楚嗅到變化的氣味,因而全面採取了迎合中間選民口味的柔性戰術;這次綠營文宣的“去綠化”乃至“粉紅化”,即是因此而發。相形之下,國民黨仍留戀著傳統的安全戰法,一味壓低選情,想靠昔日的老盤面求勝,不僅缺乏企圖心,也會讓中間選民心灰意冷。 

  儘管如此,綠營這次也未必一定能攫取到中間選民的票。畢竟,過去陳水扁執政八年貪瀆、硬拗、惡搞的血淋淋教訓,中間選民不可能太快淡忘。何況,民進黨至今尚未提出任何反省,又何以能抓住多數中間選民的心?在投藍不甘心、投綠又沒誘因的情況下,最可能的情況就是,許多中間選民將選擇不投票,變成“中間不選民”。原因是,台灣政黨綁架選舉的“含淚投票”及“兩個爛蘋果”,已使民主政治陷入撞牆期;許多中間選民可能選擇“棄投”,退出這場選舉。 

  社論說,現在的空氣中,已嗅得到這樣的味道。如果在投票前的這個月,藍綠兩營的戰略仍然沒有改變,極可能出現大量的“中間不選民”。然而,“中間不選民”的集體行動卻可能扭曲選舉的結果,這從過去的廢票運動即可見一斑。因為,失去“中間選民”的後果,必定會使選舉的結果更扭曲變形,更加偏離“中間”。問題是,當執政黨讓他們失望,在野黨又無法取信於他們,台灣徬徨的中間選民還能有什麼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