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蔡英文:民進黨政策 國民黨一直在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3 11:11:18  


  中評社台北8月3日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接受自由時報專訪中,還稱國民黨在政策上一直跟著民進黨走。相關專訪內容摘編如下。

  問:更具體的說,如果有一天妳當選“總統”,會如何看待不同的政黨?

  答:我們都覺得這個“國家”就是政黨的競爭,卻忘了政黨競爭其實是要成就“國家”重要的目標,如果沒有“國家”的目標,只剩下政黨的攻防,則對“國家”來講是消耗。如果執政者提出“國家”共同的目標,在這個目標之下,政黨去建構一個共同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可朝共同目標走,在這個共同點之上還可有政黨間的相互競爭,而民主“國家”也必須留下政黨競爭的空間。

  我們在過去廿年的發展,有關國家共同目標這件事,是沒有被確定的,因為先有統獨,後有藍綠,使得“國家”共同目標的集結是發生了一些困難,一個領導者必須找出這個“國家”的最大公約數,在這個公約數上去設定“國家”的目標,在這個前提下大家可以一起來努力,剩下的必須要有一個空間讓政黨進行攻防與競爭。

  我們以前不是沒有人想要尋找這個最大公約數,但在尋求過程中也試圖去消滅政黨間的競爭的可能性,以至於政黨的自我存在要被消滅掉,沒辦法共同建構最大公約數,也有的情況是政黨的自己利益太大,以至於沒辦法參與最大公約數建構的工程,所以拿捏之間很重要,我們必須去找出最大的公約數,同時也保有競爭的空間。

  問:妳覺得現階段台灣最大的公約數是什麼?

  答:我覺得是全球化對台灣的挑戰。這無關藍綠,也無關統獨,台灣現在的社經問題,是最大挑戰的所在。社會的貧窮化,隱然浮現全球化後產生的階級問題,無法超越自己所屬階級的憤恨的感覺其實是愈來愈深,所以貧窮與隱然要浮現階級化社會的傾向,讓人感到非常不安。

  而就產業與經濟結構,因為沒有魄力去打破現有的結構,畢竟這種結構是過去六○年代到八○年代累積的經濟產業思考,還沒有辦法打破,去完整建構新的思考,變成都在惡性循環當中,必須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去建構一個新的符合全球化趨勢的產業與經濟結構。

  再來是社會的分配。社會分配如果不能用稅制、用“國家”的補貼與國家資源來達到公平的分配,這種不公平感,社會團結與和諧的最大破壞力就在這裡,這些問題都無關統獨,也無關藍綠,是大家都要面對的事情。

  還有,這個“國家”要面對的問題,是“國土”山林的破碎,真的讓人到了心碎的地步,再講下去,還有更多要面對的問題,財政問題真的在惡化,如果這個世代不解決,要留給下個世代,留給正找不到工作的那群人嗎?

  其實,從令人傷心的角度來看,台灣已落到這種程度了,才出現大家可建構“國家”最大公約數的情況,從正面角度來看,這些是我們最大的公約數,在這種情況下,建構最大公約數的可行性是存在的,但要領導建構最大公約數的人,必須深刻的理解、體驗與感受,不是像國民黨,凡是民進黨提出的政策只是跟進而已。

  我們最近講很多東西,國民黨一直在跟進,例如我們要反貧窮,國民黨也說要反貧窮,他們也感受社會有這個需求。國民黨不是來自於貼近人民,有很深的感受所提出來的,或許國民黨與財團接觸很深,但國民黨從來不會給人民一個感覺,即很貼近人民,是能跟人民一起感受的政黨,因此“不管是在反貧窮問題,不管是“國土”山林的保護,不管是階級問題的處理上,居住正義、世代正義,這些都是民進黨講的東西,國民黨也照樣在抄襲”,再生能源議題也是一樣,在政策上一直跟著民進黨走,從正面角度看,這是社會最大的公約數,國民黨不得不跟進,但從負面角度來看,國民黨已喪失了探知社會最大公約數的所在,只能跟隨民進黨政策議題的走向,與其這樣,不如換一個政黨,能領導議題、貼近人民議題,更能有效執行這些政策。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