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分析:台灣國際空間 靠兩岸善意的累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0 01:59:00  


馬英九第一次“過境技術加油”在印度孟買,可以“過去做不到的”來區隔與陳水扁搞所謂“烽火外交”的不同。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記者 王宗銘分析報道)在非洲訪問的馬英九昨天在布吉納法索召開記者會,在回答記者提問兩岸關係問題時,答覆內容談不上太多,也不算有新意,但重點還是點到了,也就是他的“當兩岸關係改善,國際空間也變大”一貫論點,更重要是強調,他第一個4年任內,“真的是有不少進展”。如此論述主要用意在於,證明自己“活路外交”的正確性與正當性,用他自己的話來定調,可說是低調、不意外。

  大陸對“國際空間”的框架定義很清楚,馬英九在記者會上用了“還有很多歧見”來形容,他說,國際活動也還有很多限制,但他自己所定義的活路外交還能走多遠?對內的政治消費意義其實比較多了一點。

  以馬英九、陳水扁出訪過境美國以外的國家,同樣是“過境技術加油”,當然都可被解讀是“外交突破”,尤其這是第一次在印度孟買,而且對馬英九來說,如果是大陸事先對此安排沒有表示意見,那他就可以把“大陸沒有打壓”的說詞當成善意的累積,但目前也只能如此而已,卻可以“過去做不到的”來區隔與陳水扁搞所謂“烽火外交”的不同。

  然而對於大陸希望建立兩岸政治互信來說,馬英九顯然做得遠遠不夠,因為要談所謂比目前更進一步、更多的國際空間,大陸希望馬英九先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框架表態,與其說大陸方面現在沒有表示意見,不如說是要先看看馬英九如何先表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