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淞山:謝長廷登陸的兩岸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5 07:48:55  


謝長廷在廈門接受訪問。(中評社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10月5日電/前陳水扁辦公室主任、政治評論員陳淞山今天在旺報撰文說,謝長廷的登陸,原本就是水到渠成的政治時勢,但能夠在中共十八大前夕成行,本身就是相當不容易的政治突破,尤其此次的邀請單位是國際調酒協會,而非政治性的國際活動,謝長廷能夠用“個人身分”就駕,且不計較大陸當局的任何形式政治安排,謝長廷柔軟身段所展現的心胸與格局,的確令人刮目相看。 

  打破冰凍 務實轉型 

  事實上,謝長廷在民進黨內的政治角色,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老三”地位,是蘇貞昌與蔡英文“雙領導”的政治平衡功能,往那個方向傾斜就足以牽動民進黨的政治走向與權力變動,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貞昌上任後便極盡所能用“蘇謝合”的團結形象穩住局面的原因,甚至不惜把足以威脅蘇貞昌政治能量的“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職位賦予謝長廷這個長期政敵的根本所在。 

  可惜的是,蘇貞昌缺乏領導魄力的政治觀望,讓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只聞樓梯響”,延宕4個多月後未見其功,謝長廷不得不用登陸的大戲逼迫蘇貞昌就範,蘇吃了這記悶虧後,應該會在11月中共十八大後迅速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只要此次謝的登陸結果“有所斬獲”,他也不敢把這個委員會主委的職務給謝長廷以外的任何其他人選。 

  因此,可以預期,此次謝長廷的破冰登陸,真正的政治效應就在打破蘇貞昌“冰凍”民進黨大陸政策的政治氛圍,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務實轉型;也讓“蘇謝合”的政治假象因此戳破。謝長廷勢必迅速與蔡英文展開新一波的政治結盟與合作,共用擘畫開展民共對話交流的兩岸政治新局。 

  此時,蘇貞昌應該相當清楚,民共對話交流政治互信的建立,不是用黨內合縱連橫的權謀政治運作可以加以延宕處理的,也不需要等到2014七合一選後才加以正視面對;而是必須在明年底之前因為沒有選舉包袱而達成的政治任務,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最後一哩路”。只要此時機一過而無所成,則所有民共互信機制建立的時機就此消逝,一切都將付諸流水,必須等到2016大選後才有新的契機。 

  最佳時機 稍縱即逝 

  民進黨倘若錯估形勢,不願意在馬英九政府積弱不振的危機中,趁勢加大與中共解開政治對話的僵局,等到馬政府民意支持度止跌回升時,想再去面對民共之間的政治難關,屆時可能為時已晚,難成大局。謝長廷登陸後將是民進黨千載難逢的政治機遇,是民進黨解開兩岸政治罩門的關鍵時刻,蘇貞昌如果能藉此大舉突破,迅速成立“中國大陸事務委員會”或“兩岸事務委員會”,用謝長廷擔任主委,共同分享、承擔民進黨兩岸政策定位與發展的決策權及責任,開大門、走大路,一舉打開民共對話交流的政治僵局,讓台灣人民真的信賴民進黨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民進黨終必能夠重回執政之路! 

  現在就是民進黨的政治關鍵時刻,謝長廷的登陸只是開始的一小步,是民進黨兩岸政治旅程的起點,但卻是兩岸政治融合發展新局非常關鍵的一大步。 

  中共當局願意面對民進黨,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轉型是個很好的開端,也是相當難得的政治契機,大家應該齊心一致共同打開這個歷史僵局,讓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氣象能在民進黨的參與下更加開闊。 


    相關專題: 謝長廷登陸 民進黨受衝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