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馬英九過境紐約 觸探馬習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20 10:29:05  


  中評社台北8月20日電/馬英九在2013年8月11日抵達紐約,展開兩天的過境之旅。他會見的美方政治人物,值得一提的是紐約市長彭博以及美國在台協會的理事主席薄瑞光。

  文化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馬英九確是保持“低調不張揚”的作風。但是事後馬自己透露了在紐約一共打了12通電話給美國政要,這12通電話,依馬的形容“薄瑞光都在場,應很清楚美方立場”。 

  “美方立場”到底是什麼?如果依新聞報道內容來判斷,這應該都是馬主動致電,說明台北在最近一段時間,處理美國較為關切的東亞、南海與兩岸問題上的立場。那麼,美方在電話中能夠表達的意見,最多是“知悉”、或是“了解”,應該不會有“反對”或“不同看法”。這樣的結論,最後也可在馬英九飛往海地的專機上所說的一段話得到證實,馬說:“與美國在安全、經濟方面的協商,絕對是超過與美斷交以前的程度”。 

  依循這樣的理路,那麼馬英九與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伯恩斯的這通電話內容就成為本文探討的重點。雖然說這只是個循例,過去陳水扁過境美國時,也是由國務院副國務卿致電問候;但若是伯恩斯的主動致電,應有一些雙方均為關切、而且有急迫性的話題。不過,雙方談話內容沒有透露。 

  假設在短暫的通話中,伯恩斯或許會想證實明年APEC會議前的一項傳言:馬英九可能有機會前往參加並會晤習近平。對美國來說,台灣得以“中華台北”的名義並以“經濟體”的身分出席1993年首屆APEC會議,是美國的力荐與支持。所以台北要在APEC展現一些突破措施,例如馬英九希望能出席領袖高峰會議,美國必然關切。 

  假設馬英九得以出席並會晤習近平,美國也必須事先評估得失,特別在馬英九也對媒體說,若“國家”有需求,人民也支持的話,他願意會晤習近平。這項意願,已在一項民調中得到台灣民眾47%的支持。這應該讓美國官方覺得有“正視”的必要。 

  美國會“正視”在2014年可能發生的“習馬會”,其實是有一些論據的:一、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布局的利益,而“馬習會”必然導致這樣的結局;二、“馬習會”一旦在APEC實現,也是美國多年來鼓吹兩岸需要和平對話的主張;三、為求台灣在“馬習會”後不會一面倒傾向北京,美國必須在這項可能性兌現之前採取主導性,讓台北記得,美國才是這齣戲碼的導演。四、華府與北京之間有許多利益與衝突的糾結,美國須設法梳理。如果“馬習會”不涉及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結果,既可維持美國的一中政策,加上北京也樂見這種結果,美國沒有理由不主動做個“順水人情”。 

  因此可以得知,如果美國高層在馬英九過境紐約期間,已有積極而且正面的態度看待“習馬會”,那麼這項兩岸歷史性的會晤就不再是項傳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