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軍民融合”維權南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7 09:27:32


這是完成陸域吹填工程後的永暑礁衛星圖片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6月中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宣布,中國在南沙群島部分駐守島礁上的建設將於近期完成陸域吹填工程。這有望結束因中國在南海快速填海造島引發的緊張局勢。中國聲稱對南沙群島及南海其他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雖然這一基本立場并未改變,但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鄭澤光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表示,島礁建設除了具備一定的軍事防衛功能之外,主要是民事設施。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7月2日載文《軍民兩用船舶和設施在南中國海發出了混雜的信息》,文章說,將南海島礁以及島礁上的設施說成是民用而不是純軍用,標志著中國正著手將其領土聲索合法化。但設施的兩用性意味著中國的鄰國不大可能因此被安撫。這些設施中的大部分,比如永暑礁上修建的飛機跑道和港口,與鄰國海岸綫、城市和軍事設施的距離近得令人感到不安。

  中國在南海的意圖以及中文術語中民用的含義需要得到進一步說明。近幾個月來,北京在該地區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包括頒布一項要求民用船只符合軍用標准和能够轉為軍用的新規定,并將南海島礁上修建的設施歸為民用設施。

  對實質上的軍事前哨進行重新表述,包括船舶、飛機和設施的軍民融合,符合中國的軍事傳統和戰略思想。民用設施與軍用設施之間的分界綫很不清晰。事實上,正如2012年舉行的一場大規模聯合演習所證明的那樣,海洋民事部門經常與軍隊進行協作。美國國防部提交給國會的最新中國軍力報告證實,中國傾向於讓民用船舶發揮重要作用——雖然是在中國海軍的支援下。報告稱,中國傾向於在此類爭端中使用由政府控制的海事執法機構。這支力量包括200多艘執法船,再加上現代化的飛機,它將顯著提高中國監控南海的能力。并不直接隸屬於任何政府機構的民用船舶此前也曾被征作軍用。

  長期以來,懸掛民用旗幟的漁船一直在充當解放軍的偵察和事態控制工具,未來還可能被用作“情報、監視和偵察”資產或發揮反潛作用。

  中國國防部表示,《新造民船貫徹國防要求技術標准》的頒布實施“使我國資源豐富的民船國防潛力轉化為軍事實力成為可能,將進一步促進我軍戰略投送和海上支援保障能力建設”。這之所以值得注意,是因為民船的此類使用方式已經被納入中國的戰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