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在希:習馬會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必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12 10:13:46


王在希。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如何理性看待“習馬會”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如何客觀總結“習馬會”的成果?如何務實審視“習馬會”對兩岸未來關係走向的影響?《中華英才》特別邀請知名台灣問題專家、國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昆侖策研究院副院長王在希對“習馬會”進行權威解讀。全文轉載如下。

  “‘習馬會’是馬英九尋求歷史定位的重要目標”

  記者:馬英九曾反覆呼籲進行“馬習會”,大陸方面也多次表示不反對“習馬會”,但一直以來,雙方就是無法起步,首先是場合問題,大陸表示可以在國際場合之外的任何兩岸場合,特別是去年馬英九表示願意去北京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但最終未能成行,國台辦對此的解釋是:“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借助國際會議場合。”但台灣方面一直主張非國際場合不可,那這一次真的選擇了新加坡,對馬英九而言,似乎是做了一些妥協,您怎麼看這種妥協?

  王在希: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後,曾流露出他非常在乎未來的歷史定位。在適當時機與大陸最高領導人正式會面,應是他尋求歷史定位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馬英九的七年多任期內,島內施政和黨務改革方面確實泛善可陳,他唯一的亮點就是改善了兩岸關係,推動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

  去年初,馬英九就通過有關部門以及新聞媒體透露出希望能和習近平總書記會面的訊息,但堅持兩條:一是希望出席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二是堅持要以“總統”身份見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國台辦發言人明確表示:大陸對“習馬會”一直持積極開放的態度,但兩岸領導人會面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不適宜在國際場合。這次兩岸雙方事先達成一致,一是以“兩岸領導人”身份會面,二是見面時“互稱先生”,解決了原來高度敏感的身份和稱謂問題,體現了中國人的聰明智慧。

  記者:在您看來,此次會面為何選擇這個時間?為什麼是新加坡,而不是別的國家?

  王在希:我想選擇在新加坡會面起碼有三個原因。第一,1993年海峽兩岸第一次“汪辜會談”就在新加坡舉行,這次“習馬會”實際上是當年“汪辜會談”的延伸,有歷史紀念意義。第二,新加坡多年來一直同時與海峽兩岸保持著良好關係,彼此有相當互信,是兩岸雙方都能接受的一個比較好的地點。第三,習近平主席這次正好安排到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利用訪問機會在新加坡與台灣領導人見面,也是順乎自然,順理成章,這和專程去新加坡見馬英九情況不一樣。

  記者:新加坡算是國際場合麼?

  王在希:我認為在國外會面不等於就是國際場合,儘管“習馬會”是在新加坡舉行,但見面只是在兩岸領導人之間,沒有第三方參與。國台辦發言人講的國際場合,通常是指國際會議或者國際性重大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