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慰安婦紀念館低調 婦援會:台韓支持度有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09 01:03:43


左起:婦援會董事長黃淑玲、馬英九、陳蓮花阿嬤、婦援會執行長康淑華。(中評社 倪鴻祥攝)
 
  她表示,婦援會在籌備這個館的時候,大家就思考這件事很重要的意義,是要讓慰安婦這個議題要能讓大家從多元的面向來理解,更重要的是慰安婦必需要與當代的人權議題、性別議題連結,如果能連結起來,大家就比較能理解這些慰安婦當年因為戰亂而受到性侵害、性暴力、性剝削,一直到當代都不斷在發生。

  她指出,另外一部分是說這些阿嬤們當年很多都是沒有辦法受教育、沒有發展的機會,這種現象在現代也有很多國家都有相同的情形,所以希望能做一個連結,讓人民生活有感,就是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可以實踐什麼樣的信念,所以未來在這個館裡,會有一塊是要推動社會教育與暴力預防教育,這樣的一個視野與規劃會讓這個議題可以永續,發展也會更多元更寬廣。

  中評社問,馬英九個人很關注,但政府支持的力度好像不夠強?不像韓國的政府與人民相配合一起高調抗議日本。

  康淑華表示,台灣的政府其實從1992年開始,是以“外交部”為首,組成一個跨部會的工作小組,包括對日本的求償、在“國內”對慰安婦提供的照顧,其實也做出許多力量,可是另一部分以國對國之間談判的力道上,的確是薄弱了一些,所以這25年來一直是這樣的狀態。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位於台北市大稻程迪化街與涼州街交叉口,其中“阿嬤”二字是由名書法家董陽孜以女書題寫;英文名稱為“AMA MUSEUM”,該館不只保存慰安婦人權運動珍貴史料,還結合台籍慰安婦生平事蹟、婦權及反性別暴力等議題來彰顯和平的重要,作為多功能教育博物館。

  此棟建築興建於日據時期,屬於傳統一進與二進式狹長型的兩層洋樓,總佔地150坪,早年曾作為棺材店、香鋪及油漆行;婦援會規劃,在館舍一進一層結合咖啡廳、書房、商品販賣區,讓婦援會輔導的婦女能有工作機會;一進二層的空間作人權教育用,可讓社會團體在此舉辦講座、工作坊;二進部分將展示台灣慰安婦的歷史故事、文物、藝術創作等,女性人權館揭牌後將進行內部佈置,計劃今年9月可以開始營運。康淑華指出,未來人權館展出不收門票,但目前仍缺少資金,希望各界響應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