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王金平23年首質詢全文:盼認真面對兩岸關係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02 00:45:35


 
 四、情感(認同)

  台灣人、中國人、中華民族、台灣本土……,在台灣是極複雜的情感認同問題。

  兩岸是否一家親?台灣人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是不是也是中國人?從肯定到否定的強弱排序下的認同光譜,將決定台灣與大陸之間交往的深度,交流的力度,和談判討價還價的獲利程度。

  在台灣,這是一個嚴肅且敏感又難解的問題。

  在大陸,是一個更嚴肅,更敏感的問題。

  雙方均認為嚴肅的問題,不但沒有共識,且有漸行漸遠的趨勢。

  政府面對此嚴肅的問題,是以“尊重民意”為名,任其發展?或也必須面對兩岸同文同種,同屬中華文化的事實下,用智慧審慎因應?其間利弊得失,近則影響兩岸互動和互信,遠則影響台灣未來的命運。

 五、義利

  台灣、大陸,國際強權間的關係,必須取得義與利的平衡,才能制定出有利人民的兩岸政策。

  我們絕不接受大陸,或國際強權,單方決定台灣的命運。

  但是國際強權和大陸,為何必須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呢?其間的核心關鍵就是“利益考量”及“情義的價值”。

  言利、不言義、利不牢靠。只言義、不言利、不切實際。

  試問,今天台灣面臨的現實是“台灣前途,已由中美共管?”或“台灣在中美強權競合中找到出路?”或“不理會大陸和國際強權,自行決定出路?”

  兩岸不幸發生巨變,基於“義與利”國際強權能為台灣做什麼?

  我們是否做好,不必依賴國際強權,自我應付兩岸巨變的能力?

  我們也必須讓“國人”清楚了解,面對兩岸巨變,國際強權最有可能的選擇是什麼?

  當最壞的環境可能來臨時,我們準備好因應之道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