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選後 陳建良:台灣外貿出路仍要回歸兩岸
http://www.CRNTT.com   2020-11-06 00:29:05


陳建良。(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南投11月6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大選後,美中台經貿關係可能走向,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前“國發會副主委”陳建良向中評社表示,無論結果如何,從經濟學理論來看,美、中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最終仍需走向合作。台灣先前或許在兩強相爭下,獲得某些經貿紅利,但隨著美中關係可能緩和,台灣無法長久坐收漁翁之利,他認為,台灣未來外貿出路,仍要回歸兩岸。

  陳建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曾任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馬政府“國發會副主委”等職,現任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管理學院院長,研究專長為經濟發展、勞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

  對於美國大選後的美中台經貿關係,陳建良表示,健康的經貿發展,是國與國之間合作越趨緊密。先前美國在特朗普執政之下,走向單邊的經貿保護主義,但該舉措事實上也違背了市場機制運行。2018年歐盟與日本簽署“經濟伙伴關係協定”時,雙方的公開說帖就有一句名言:“保護主義不會帶來保護效果”。美國民眾對於近來經貿封閉的觀感,似乎也反映在此次的選票上。

  因此,陳建良認為,無論最終是由共和黨特朗普連任,或是民主黨拜登上台,美、中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終須走向合作一途。他指出,特朗普過去的經貿政策無法持久,除非特朗普打算棄美國的經貿發展於不顧,否則與中國大陸經貿合作仍是必要的。

  至於拜登的部分,陳建良指出,根據過往民主黨的調性,拜登上台美國重返國際制度的機會相對來得高;美國回到多邊主義,有助國際的經貿秩序回到正常盤面,對整體國貿情勢而言相對有好處,美中先前尖銳的經貿關係也可能轉圜。

  至於台灣方面,陳建良說,先前台灣在美國、中國大陸鷸蚌相爭時,確實在經貿上作收些許漁翁之利,但畢竟非長久之計,尤其面對美中關係可能的變局,以及美中經貿有機會重啟合作的狀況下,台灣的外貿路線仍須回歸到兩岸層面。

  陳建良指出,當然,台灣試著向美尋求BTA或是FTA,甚至開拓新南向貿易,或是向日本爭取加入CPTPP,這些選項都是對的,畢竟對外經貿本來就是多多益善,但台灣要加入各種區域經貿組織或簽訂協議時,前提是,經貿條件要能夠達標,可是就現況看起來,台灣在短期內要達到國際標準,並不是很容易。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台灣更不能放棄兩岸經貿區塊。陳建良說,鑑往知來,事實上,過去40年來,兩岸經貿趨勢呈現上揚陡升的狀態,過去不管誰執政,不管全球經濟如何衝擊、波動,兩岸經貿只有越密切,不是越疏離,但目前台灣執政當局,對於中國大陸的經貿卻是持排斥態度。長遠來看,台灣對陸經貿趨於穩定,甚至進一步緊密合作,才有助於台灣接軌國際經貿制度。

  陳建良指出,包括美國台北商會、歐洲台灣商會,甚至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等,都不約而同撰文,期待台灣能夠進一步與全球(包括中國大陸)做經貿的整合與連結。這是基礎經濟學的概念,經貿互動模型清楚顯示,各國發揮比較利益,帶來更多的貿易量,其實是有利於出進口雙方的福利水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