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兆民。(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1月7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今年起生效。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隨著RCEP的運行,中國與東亞諸國的經貿關係越趨緊密,形同增加牽制美國的籌碼。未來美方包括在所謂的經濟制裁、經貿脫鉤、經濟圍堵等措施,力道都難以施展,因為對中施壓就可能連累盟國,這對美方將是一大壓力。
潘兆民提到,美國顯然也因此感到壓力,所以拜登才會宣布希望在今年2月推動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與RCEP抗衡的意味濃厚,不過該架構目前八字還沒一撇,且東亞地區已經有RCEP、CPTPP等自貿區,各國是否還有意願響應美國號召,還有待觀察。
潘兆民,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曾任東海大學國際教育合作處副國際長、東海大學就業輔導暨校友聯絡室主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及上海復旦大學訪問學者。
針對RCEP上路後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影響。潘兆民認為,長期看來,中美可望因此增加合作面向,且中國未來對美國的經貿競爭籌碼會增加,美中貿易協議不會再屈居劣勢。
潘兆民指出,首先,RCEP將是全球最大規模的自貿區,GDP高達29兆美元,占全球總量的30.7%,成員遍及東亞,大家都知道,東亞各國所製造的產品主要銷售市場就是歐美,雖然中國也是消費大國,但同時是生產大國,美國則是第一大經濟體,是消費大國,所以美國接下來在所謂的產品供需上,與RCEP這個自貿區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也就是說,美國未來將是促進RCEP經濟規模做大的重要推手。潘兆民說,從這點來看可以確信,美國接下來與中國可望因為對RCEP自貿區的依賴性,而增加合作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