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設計展搞怪中正紀念堂 變成兒童遊戲場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7:43:07


“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設計展”現場用積木堆出中正紀念堂園區。(中評社 倪鴻祥攝)
  中評社台北4月29日電(記者 倪鴻祥)為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促轉會”今天起在松山文化園區舉辦“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邀請4組設計團隊提出改造方向,其中包括改為以威權博物館為中心的台灣非營利組織總部,收集各地、各時期蔣介石銅像,集中放置於中正紀念堂體,外圍以鋼架及玻璃帷幕框圍。出現中正紀念堂變成兒童遊戲場、創音工作坊等設計案,蔣介石銅像擺設也被改變。

  屬任務編組的“促轉會”即將在下月底落日,在此之前,“促轉會”規劃4月29日起至5月2日止,在松山文化園區南向製菸工廠1F舉辦“我們的明日公園-中正紀念堂轉型設計展”,共邀請4組設計團隊,針對中正紀念堂園區的全區轉型,分別提出“放膽青年”、“威權的凝視”、“羞愧的良心”及“相聚群帶聚落”4個設計方向,從不同觀點切入規劃提案。

  提出“威權的凝視”方案的建築師孫啟榕,是將中正紀念堂的堂體位置,設立威權博物館及台灣非營利組織總部,並收集全台各地、各時期的蔣介石銅像,集中放置於中正紀念堂體,外圍以鋼架及玻璃帷幕框圍,並將相關敘事刻於玻璃上,通過平台走道樓梯連接堂內、堂外;同時,也打開堂體本身的圍牆,讓民眾從四面八方都能進入,讓中正紀念堂成為回歸人民、對人民開放的都市空間。

  提出“相聚群帶聚落”方案的建築師陳宣誠認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是一種多方向的連結關係,計劃透過幾座不同尺度的“山”造景,轉化原本的空間軸線與歷史元素,並在園區內引入兒童遊戲場、食農校育場等設施,破除原本單一的軸線。

  提出“羞愧的良心”方案的建築師高百慶表示,園區目前的牌樓、兩廳院、紀念堂體的軸線,體現過去的威權體制,建議轉型應以“反省軸線”取代目前的威權軸線。他也說,可從園區附近的歷史空間,將“二二八公園”與“台北刑務所”兩個帶著威權故事的點進行連結,形成園區新的反省軸線,再利用景觀設計的動態特性,讓新的反省軸線逐漸取代原來的威權軸線。

  提出“放膽青年”方案的建築師林雋怡說,轉型是以打破威權象徵的概念,翻轉基地空間主軸,改變開放空間的個性,把轉型焦點放在年輕世代的空間需求,將園區切成多個區塊,打造創音工作坊、世界公民屋等設施,從身體、藝術、思辨等多個角度出發,讓中正紀念堂園區成為青年的未來生活學院。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促轉會”今天起在松山文化園區舉辦的展覽,是繼去年9月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轉型方案構想後,進一步推出的社會對話活動,希望啟動跨世代的想像力引擎,邀請社會一起想像一個更公共、更自由,結合人權與藝文使用的“首都特區”、“明日公園”。

  葉虹靈說,這次展覽也邀請了全球僅有17位的官方認證樂高大師黃彥智,規劃中正紀念堂園區樂高模型,參觀時都可一起動手,透過樂高積木打造轉型願景,歡迎民眾一同參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