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http://www.CRNTT.com   2022-06-15 09:01:01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文章表示,近年來,中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趨勢不斷增強,許多行業企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發展模式。但目前來看,產業融合發展的範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平不夠高,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刻把握產業融合的規律和趨勢,堅持改革創新,圍繞重點行業和領域,培育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探索特色融合發展路徑,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

  深刻認識產業融合內涵

  文章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擴散,一些基於工業經濟時代大規模專業化分工的產業,邊界逐漸模糊或消融,並在原有的產業邊界融合發展出新的產業形態,成為經濟增長和企業價值增長新的動力源泉。一般認為,這就是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是建立在高度專業化分工基礎之上的,其實質是產業間分工的內部化,即把社會化分工轉化為產業內部分工。專業化分工深化細化是產業融合的基礎和前提。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相對於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而言的,是深度應用現代化技術、管理、模式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目前的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經過技術改造和管理創新後,也可能演進升級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受技術進步、市場開放和制度創新驅動,通過技術滲透、產業聯動、鏈條延伸、內部重組等途徑,打破原有產業邊界、促進產業交叉融合、育成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相互支撐、高效協同、融合互動的動態過程,最終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升級。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隨著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演進、升級,是一個主體多元、路徑多樣、模式各異、動態變化、快速迭代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滲透和互動、嵌入彼此產業鏈價值鏈體系,從而形成緊密關係,也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融為一體,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從要素層面看,服務特別是生產性服務作為製造業中間投入要素的比重不斷提高,服務業在整個產業鏈、價值鏈中創造的產出和價值不斷提高;從技術層面看,技術創新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應用加速了產業融合進程,催生出眾多融合新業態;從企業層面看,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路徑增多,一些製造業企業轉型為“製造+服務”或服務型企業,一些服務業企業向製造環節延伸;從產業層面看,製造業、服務業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會產生兩者融為一體的新產業。

  關注融合發展難點問題

  文章指出,近年來,中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持續加深、趨勢持續增強。但是,一些問題也值得關注。

  一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影響產業融合進程。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起步較早、水平較高。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占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70%,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為現代產業體系提供了強大支撐。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製造業創新能力還不夠強、質量效益還不夠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尚不充分。

  二是融合發展的範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平不夠高。從範圍看,儘管中國一些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在融合發展上初見成效,但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鮮有突破,裝備製造、家電等行業的融合發展起步較早,其他行業則相對滯後;從程度看,一些企業已經開展設計、採購、建造、系統集成等總承包業務,但提供優質、高效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還不強,存在核心技術缺乏、品牌影響力弱、服務增值帶來的營業收入占比不高等問題;從水平看,一些領域融合發展主要是沿襲或模仿發達國家、跨國企業的既有模式,創新性和靈活性不夠,難以適應新的客戶需求和市場形勢變化。

  三是企業間、產業間的協同性還不強,融合發展效益沒有充分釋放。具體來看,許多企業缺乏外包非核心業務、專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意識,生產經營涉及領域眾多、專業化不強,難以與上下游企業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導致核心競爭力弱。一方面,融合發展新業態總體規模較小,局限於領先企業的先行探索,還沒有快速成長為推動發展動能轉換和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行業的效益效率不高,融合發展還沒有形成推動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力量。

  以上這些問題,既源於長期以來形成的路徑依賴和分工格局難以在短期內改變,也存在現有體制機制難以適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的因素。一些行業、企業需改變“服務內置化”的封閉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新的生產經營模式。同時,也要著力解決一些行業管理方式滯後、政策不配套、標準不健全、數據不開放等難點問題,在公共數據獲取、數據確權和交易、數據安全等方面加快完善制度保障,為產業融合提供良好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