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重建人民信心 打造幸福台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21 10:28:18  


  中評社台北5月21日電/馬英九昨日在就職演說中指出,未來將以經濟成長、社會公義、綠能環境、文化“國力”與人才培育等“五大支柱”,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此一宣示如能落實,必能為黃金十年奠定宏基,但能否重建人民信心?恐怕才是幸福台灣能否實現的關鍵。”
 
  中央日報網路報社論說,馬英九從二OO八年上任以來,其清廉正派、勤政愛民、認真樸實的作風,民眾有目共睹。“中央政府”精簡、地方政府升格、軍公教免稅取消等多年未能實施的議題,也都在馬英九的手中完成,足見其戮力革除積弊的決心;而其兩岸政策,不只使兩岸之間達到六十年來最好關係,也使台灣在經貿上獲得相當利益。
 
  然而,在馬政府連任就職前夕,他的民調支持度卻幾乎盪到谷底,不滿意度在六成以上,滿意度卻在二至三成間徘徊,在野黨發動的嗆馬大遊行,更有五、六萬人參加,馬英九的就職之日,竟然是在抗議聲中度過,如此強烈對照,不只諷刺,更令人難過。
 
  平心而論,這對馬英九當然並不公平,但民怨升高也是不爭的事實;馬英九日前就坦承過去四年來,他對“政府創造的就業機會不夠多、平均薪資增加不夠快、貧富差距下降不夠大和政策溝通說明不夠好”感到不滿,因此他覺得對民眾有所虧欠,顯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馬英九並非不知。
 
  如今,馬英九提出“五大支柱”。在經濟方面強調加速自由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促使薪資與經濟成長同步調升;在社會正義方面,要儘速縮短貧富差距,讓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全民共享;在綠能環境方面,要堅持永續發展理念,鼓勵民間投資和研發綠能產業、綠色建築與綠色生產,讓台灣逐步成為“低碳綠能島”;在文化“國力”方面,要發揚傳統文化,並創造當代文化藝術品牌;在人才培育方面,將打造宜居、友善、國際化、無歧視以及薪資有競爭力的環境,留住本土優秀人才,並延攬全球優秀人才。
 
  另外,在兩岸方面,馬英九重申未來四年內,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除了明確指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他也希望兩岸能夠在“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之下,持續良好互動。
 
  無庸贅言,五大支柱對於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國民”所得、縮短貧富差距應該會有相當效益;不過,改革向來就是崎嶇的道路,政府不只要能有效弭平既得利益的反彈,也要防止現有秩序的失控,更要營造改革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以爭取多數民眾的認同與支持。
 
  事實上,過去四年若干良法美意之所以無法達成預期目標,主要原因在政策推出前,往往高估改革的正面效益,而低估負面衝擊,過程中又未能有效說明,以致遭到排山倒海的反彈後,就陷於進退失據的窘境;今後推出任何重大政策,必須要通盤考量風險、成本及副作用與後遺症,並事前擬妥因應方案,一旦開始固然要加強溝通,更要堅持下去,貫徹初衷,絕不中止。
 
  總之,我們認為,馬英九“治國”絕非無能,對民怨也絕非無感,五二O的街頭抗議對他固然是警惕,但只要他能夠記取教訓,堅持理想,繼續推動改革,相信未來四年必能重建人民信心,打造幸福台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