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濁水:中日競飆戰機下的台灣角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1 15:10:36  


  中評社台北1月21日電/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今天在美麗島電子報撰文說,儘管專家們接二連三地提醒,雖然中日競飆戰機,東亞海域從北到南劍拔弩張,但“這不是冷戰”,“冷戰已經結束了,也不會再發生”,有的專家則說,釣魚島衝突中日雙方仍然能自我節制,限制在三戰─“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的範疇,不會真的打起來,但這樣出招的宣傳戰在“心理”的效果上實在已經夠驚人的,例如中國,環球時報說,中日在釣魚島“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開始上升到全新的級別;中日有可能局部開戰;“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解放軍報頭版刊登了總參謀部的指示:“做好打仗準備”。

  這是冷戰已結束了的氣氛?今天中、日,中、菲的緊張實在是遠過於所謂冷戰時期。

  其實,無論冷戰、後冷戰,全是歐洲中心主義下的概念,用在東亞不一定貼切。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1946年3月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鐵幕演說標誌著冷戰的序幕,但當歐洲在冷戰對峙期間,東亞熱戰不斷,韓戰、越戰,戰爭從1950年持續到1975年,1979年又爆發了中越之戰。而中越戰爭時,“全球冷戰”正在他的後半期,中美聯手制蘇,整個軍事對峙缐更從島鍊西推到中蘇邊界,其時,中日更神奇地進入了“蜜月期”,根本說不上什麼冷戰。

  歐洲觀點,1991年,蘇聯解體,華沙條約解散,冷戰時代也隨之結束;只是此時東亞的冷戰反而才開始。

  文章指出,得注意的是,美國固然早就從阿拉斯加、日本、韓國、琉球、台灣、菲律賓直到新加坡,佈署了圍堵亞洲大陸的第一島鍊,但所謂“冷戰”時期,中國採取的是“近岸防衛”戰略,所以雖然慘烈的戰爭發生在島錬上的韓國,但整個島鍊其他地區其實根本“東線無戰事”;離奇的是當年東線無戰事的第一島鍊反而“冷戰結束後”才一步步地全面緊張起來。其間,當年被當成島錬圍堵對象的越南,今天編隊到島鍊上的美國這邊來了,至於南北朝鮮對峙這“冷戰殘餘”也並不因“冷戰結束”漸成灰燼,反而被朝鮮的核彈、飛彈、衞星、2010天安艦等等事件愈燒愈旺。

  台灣,位居東北亞東南亞中點,西向亞洲大陸扼大陸面東向太平洋的出口,韓戰之後,冷戰初期被編列在第一島鏈上的樞紐位置。這地緣位置使台灣處境地位隨著島鏈情勢變遷而劇烈浮沈。

  冷戰初期島鏈兩邊中國向蘇聯老大哥“一面倒”,和美國對峙,台灣戰略位置無比重要。這戰略價值使台灣居然不可思議地能據有小小彈丸之地卻留在聯合國握有常任理事國席位,而且居然可以高調宣稱是代表全中國十億人的唯一合法政府。

  這時台灣地位雖然顯赫無比,但在很快的,中國軍事戰略採取守勢的近岸防衛,南北雖各有韓越熱戰,但兩岸隨823炮戰結束趨向平靜無波。

  給台灣戰略地位帶來幾乎是毀滅性一擊的是非常遙遠之外中俄邊界的珍寶島衝突,從此冷戰從歐美對抗中蘇轉成聯中制蘇。這一來中美對峙前線就從島鏈推向中蘇邊界,台灣戰略價值完全消失,成為基辛格送給鄧小平讓他可以在80年代完成統一歷史大業的禮物。接下來便是台灣退出聯合國,台日、台美相繼斷交。台灣地位落入谷底。

  等到歐洲冷戰結束,蘇聯瓦解不足為患後,鄧小平雖領導中國韜光養晦致力改革開放,不再輸出革命。

  幾番周折後(如,美和菲、日、韓等國基地爭端,美國部隊逐步由沖繩移防關島等),社會主義國家和民主國家冷戰對峙前線隨蘇聯瓦解由中蘇邊界再移防回島鏈。這時─在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再平衡之前─島鏈上已累積了足夠互相撐持互別苗頭的各種有形(國力上升)無形(民族主義)能量,和“藍色海洋圈地”的引爆火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