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0月16日電/“立法院”昨天記名投票表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對“行政院長”提不信任案(倒閣案),不出外界先前預料,由於國民黨“立院”黨團已凝聚共識,儘管綠營在“立院”場內外都積極動員,這場由民進黨發動,“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3度搬演的倒閣案依舊未獲通過,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1年內不得再提倒閣案。不論綠營如何在記者會上宣示他們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這場政治鬧劇走到此刻,也真的該落幕了!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趕在倒閣案表決的前夕,江宜樺以“台灣的未來不能等”為名發表公開聲明,回應“立院”所提對“內閣”不信任案,創下“閣揆”以訴諸全民形式回應倒閣的先例。江宜樺在聲明中,將議題主軸從政爭拉回到了民生,強調現時台灣由於政治對立導致人心分歧,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步調,有太多的精力耗費在處理政治衝突上,朝野之間沒法建立理性、良性的互動方式。江宜樺強調這種對立如今已延伸到社會經濟層面,不僅台灣的凝聚力減弱,更讓經濟發展的機會一點一滴流失。
我們並不認為這是江宜樺在危言聳聽,也不認為是江宜樺為因應倒閣所祭出的危機處理措施,在執政黨“立院”黨團已完成整合,加之王金平表態挺江之後,民進黨的倒閣操作,早註定將淪為政治秀收場。而在政治紛擾30余天之後,此時此刻我們倒是真的該回歸基本面思考一下,台灣當下最需關注的重點,是永無休止的延長政爭權鬥?還是重拾早已流失的競爭力?“立院”當下的急務,究竟是江宜樺有無道歉,還是堆積如山的待審法案?將台灣永恆凍結在爭鬥的惡性循環中,真正的輸家,是朝野政黨?還是整個台灣?
江宜樺一點都沒說錯,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鄰近東亞所有的國家都在急切進行區域經濟整合,彼此減免關稅、開放人員與資金的流通,共創經濟繁榮與就業機會,剛結束的東亞多邊峰會,傳遞出的全是這些訊息。可只有台灣,內外在條件早就不利了,卻還持續陷在內部意見爭執的氛圍中,遲遲無法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坐失國際競爭最需要的時機。江宜樺直接點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例,這明明是一個利大於弊、可以搶在日韓之前攻占大陸市場的協議,卻眼睜睜看著3個月的時間流逝,至今未知何時可在“國會”獲得通過。其它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等,也全被拖了下來。當台灣的競爭力全都被拖垮了,試問誰在政爭中鬥贏鬥輸,又有何實質意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