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日報:“中國加一”究竟是什麼意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0 11:48:11


  中評社台北1月20日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提出“中國加一”的想法,非但外界不解,黨內也無人響應。照理來說,蘇貞昌的言論刻意選擇以中國大陸聽眾為主要對象的中央電台播出,自然不會是無的放矢,他的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顯然值得探討。 

  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蘇貞昌在專訪中強調,“中國”如果整天用力量來堵住台灣,不但“中國”減少了自己的力量,也減少了台灣的力量,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不夠有自信;他呼籲中國大陸不要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與中國一起在世界上,就是“中國加一”,不要讓世界看到“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自信的打壓台灣,或是看到“中國”很封閉,這樣不好。 

  過了兩天,蘇貞昌又進一步闡釋,“中國加一”是對“中國”提出呼籲,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應該是加分,但要加要減取決於“中國”;“中國”希望得到的是好鄰居,還是仇恨自己的國家?“這是中國必須好好思考的!”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方面至今還沒有針對“中國加一”做過評論,倒是蔡英文和謝長廷異口同聲,強調蘇貞昌的說法雖在黨內曾經提出,但沒有討論就被否決,顯然都不贊成。 

  去年七月十一日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台灣對中國的經濟戰略”時,事前擬訂的三點共識中,就有“台灣應該積極開展中國加一等策略,達成上述戰略目標”一項。幕僚單位認為,“對中經濟戰略”是台灣對外總體經濟戰略的一環,唯有取得對外貿易關係的平衡,才能分散市場風險,同時創造有利於台灣產業轉型與發展的外在環境,並藉以緩和國內產業、就業與薪資受到後進國家低價競爭的衝擊,包括對外洽簽FTA(自由貿易協定)與發展經貿關係,應透過“中國加一”策略,以對外投資來說,可建立“China+1”模式,尋求中國之外的另一個生產基地,其目的可以包括東南亞、印度、新興市場,當然包括台灣。 

  共識提出後,吳乃仁、賴清德、蔡英文和謝長廷都對“中國加一”表示異議,所以蘇貞昌裁示拿掉,記者會中也就沒有提出。這段過程顯示,“中國加一”原先是民進黨中央構思的“對中經濟戰略”,也就是“台灣透過中國進入世界市場”。從這個觀點來看,民進黨中央當時似乎有突破的企圖,黨內要角之所以群起反對,主要是這種觀念與民進黨過去的主張大相違背。 

  顯而易見,當時民進黨中央提出的“中國加一”概念,和蘇貞昌現在的說法,在本質上都有很大差別,前者純粹經貿,後者偏重政治,前者尋求讓台灣成為中國大陸之外的另一個生產基地;後者則在呼籲中國大陸與台灣在國際間和平共存。 

  換言之,蘇貞昌固然應該澄清,他所說的“中國加一”與民進黨中央當時提出的“中國加一”,究竟有什麼不同?蔡英文與謝長廷反對“中國加一”,究竟是針對經貿?還是政治?或是兩者都反對?也都應該搞清楚。 

  遺憾的是,蘇蔡謝三人一方面都積極提出新的論述,企圖主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一方面卻不肯認真研究對方的主張,只拚命在文字上大做文章,像是蘇貞昌與蔡英文都提“台灣共識”,但兩者定義就不相同;謝長廷提“憲法共識”,蘇貞昌就提“憲政共識”;反正各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他們根本就不在意別人主張的真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