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孫慶餘:政黨政治不能只有黨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6 10:43:02  


  中評社台北11月16日電/資深政論家孫慶餘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指出,一向無往不利的民進黨選舉造勢牌:打黑與揭弊,今年不太靈光了,特別在南投更形成“傷人反自傷”的反挫結果,李文忠選情由多翻空。這不但顯示“清廉”及“反黑金”不再是民進黨專利,民進黨的道德優勢不見了,而且顯示抹黑揭弊的造勢手法已經不合時宜,政黨政治不能只有黨爭。

  多年來,民進黨習慣站在道德高度指控國民黨,隨便拋出一個貪污買票或與黑道掛鈎議題,都能引起轟動。今年為什麼不靈光?因為民進黨由地方到“中央”執政,所有該沾染的幾乎都沾染了,即使程度不及國民黨嚴重,也無法再高高在上或以無辜者自居,把對手打成十惡不赦。其次,李文忠拋出吳敦義、李朝卿與黑道“夫妻同遊”,原本是有引人遐思“想像空間”。但李文忠走太遠了,一旦涉及具體指控,要毀滅他人政治生命,同樣嚴酷的檢驗立即落到自己頭上。而選民經過兩黨多年黨爭及兩次政權輪替,智慧及公平判斷力早已今非昔比,任何一方太矯情、絕情的切割,不但引不起同情,“黑道的票不要”還成為笑柄。一場打黑兼揭弊秀就以被選民識破而狼狽收場。

  民主不該贏者全拿

  面對選民的今非昔比,政黨該做的絕不是以更精巧、縝密的造勢來“賽跑”,如同愛麗絲與紅色皇后,而該反思黨爭之外的另一條路,也就是非零和競賽。誠然,選舉是零和賽局,職位非贏即輸。但政黨政治不純然是零和的。如果像國民兩黨搞黨爭式的消耗,那就是兩敗俱傷,無益“國家”人民,稱為負和。如果只是一得一失,你之所失為我之所得,那才是零和。相反,如果通過競爭與合作,雙方的利益均有所增加,那就是正和。民主社會政黨政治該追求的正是正和。 

  為什麼是正和?因為獲勝者出而主政,是利多,落敗者成為在野監督,為民心所寄(制衡執政黨),也是利多。只有當獲勝者想要“全拿”,忘了民主社會沒有全拿(不但行政立法司法需互相制衡,朝野也需互相制衡,各方互補不足),正和局面才會被破壞。而民主社會中,只有反體制反憲政的革命政黨或流氓政黨(法西斯),不願追求政黨政治正和,只想透過黨爭發洩仇恨或一黨全拿。這種政黨被歸類為“極端主義”或“反民主”政黨。台灣的國民兩黨都有這種傾向。 

  由革命政黨向民主政黨過渡是一條艱難旅程,共享永遠不如獨享誘人,耐心和解也不如仇恨發洩痛快。正如布洛赫《希望原理》說的,德國小市民滿懷仇恨怒火,“不是仇視剝削,而是恨自己還不是剝削者”,這種惡毒和殘忍,恰使法西斯黨徒得以蒙蔽他們、利用他們。幸運的是,台灣選民比朝野政黨更早成熟,足夠擔任政黨政治仲裁者。那個政黨心目中只有黨爭,沒有和解及合作意願,那個政黨就將被判出局。如果兩黨都一樣壞,遲早會換一個較不壞的上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