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論述差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0 10:09:03  


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是在面對大陸崛起的態度。
  中評社台北5月10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社評說,“雙英辯論”兩黨領袖發言內容,可看出國民黨與民進黨論述上的根本差異,那就是希望vs.恐懼;開放vs.鎖國;競爭vs.保護。 

  社評說,針對母親節,國民黨與民進黨各自推出了電視及網路文宣。國民黨是由馬英九探視自行貸款、創業有成的母親,藉以突顯台灣母親對未來的“樂觀進取”;民進黨則是一位戴老花眼鏡的學習電腦,上網幫28歲碩士畢業的兒子找工作,藉以顯出台灣母親對未來的“焦慮不安”。 

  社評說,雖然國、民兩黨的文宣可能因為各有其訴求對象,所以內容強調不同,但是我們不難從兩黨文宣以及“雙英辯論”兩黨領袖的發言內容,看出國民黨與民進黨論述上的根本差異,那就是希望vs.恐懼;開放vs.鎖國;競爭vs.保護。 

  首先,就希望vs.恐懼而言,馬英九親自訪問貸款80萬創業的母親,還問她貸款夠不夠,充分顯出政府已經為人民開創良好的經營大環境,人民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希望”。而民進黨則是在陳述一位老母親的“恐懼”,兒子碩士畢業還找不到工作,要靠老母親上網幫忙。 

  國民黨的“希望”與民進黨的“恐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們必須告訴民進黨,“創造希望”的正面論述,才是“國家”發展的正途,“製造恐懼”的負面態度,根本無法指出未來應走的方向。 

  其次,就開放vs.鎖國而言,在“雙英辯論”中,馬英九強調要藉由開放與國際經濟社會接軌,開創台灣未來發展的黃金10年。而蔡英文主席的論述主軸則是,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對大陸開放市場,會對弱勢產業與勞工造成極大衝擊,因此,反對兩岸簽ECFA。 

  然而,以照顧弱勢產業與勞工為藉口,反對開放與簽署ECFA,不符合“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必須開放市場的承諾,也與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開放潮流相違背。台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開放並與世界經濟體接軌,已是必走的道路。 

  第三,就競爭vs.保護而言,在“雙英辯論”中,馬英九強調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過去台灣商人一只皮箱世界走透透,充分展現台商的刻苦耐勞,也展現台商的競爭力。而蔡主席則是強調,兩岸簽署ECFA後,會對弱勢產業與勞工的衝擊,藉此理由來反對開放。 

  社評說,“蔡主席一再以保護弱勢為理由,反對兩岸簽署ECFA,卻迴避不談台灣若不與大陸簽署ECFA,不但弱勢產業與勞工會受到衝擊,就連優勢產業與勞工也會受到衝擊。而優勢產業佔台灣總產值與雇用勞工的比例相當大,不簽ECFA的衝擊絕對比簽來得大好幾倍。 

  社評又說,一個國家在進步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弱勢產業與勞工跟不上步伐,但在這個時候,絕對不是整個社會的優勢產業與弱勢產業都停下來等待,致使整體競爭力受到拖累。政府應該的作法是,一方面為優勢產業開創公平競爭或是更加優惠的國際大環境,讓台灣的優勢產業能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產品競爭,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對弱勢產業與勞工加以扶持,協助轉型升級成為優勢產業,若是真的無法轉型升級,只有予以轉業、救濟或是協助其至海外生產,這才國家經濟發展的正途,民進黨應該了解,“溺愛的小孩永遠長不大”的道理。 

  最後,國民黨與民進黨最大的不同,是在面對大陸崛起的態度,國民黨是務實面對大陸經濟崛起,善用大陸經濟成長的動能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力量,為全民創造商機與契機;而民進黨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經濟封鎖、文化斷絕的策略,致使大陸成為台灣未來發展的最大危機。 

  社評指出,國民黨的希望、開放、競爭以及善用大陸成為商機的態度,與民進黨的恐懼、鎖國、保護與製造大陸成為危機的論述,究竟那一種態度與論述,才能帶領台灣在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下,開創嶄新恢弘的經濟格局,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心中各有一把尺,不言自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