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晚報:化解民怨來消弭民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10 15:04:13  


  中評社台北11月10日電/鄭弘儀公開飆罵“三字經”之後,雖道歉卻強調是因關心台灣學子,又引起更多爭議。此人顯然毫無道歉誠意,但竟也有觀眾捧他為英雄,甚至有候選人歡迎他站台。事情的道理沒有講清楚,反而在民粹與民怨中載浮載沈。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公眾人物的語言暴力,必定會遭社會嚴厲譴責。但鄭弘儀“哽咽道歉”之後,當天晚上即照講“大話”,照樣揭露他認為的“真相”。甚至,對於“陸委會”表示將停止中國研究生來台補助,他也自認為飆罵有功,否則政府單位可能繼續“傾中賣台”。台灣的政治氣氛,為何能使扭曲真相者囂張到這種程度? 

  被鄭弘儀飆罵的陸生補助政策,從李登輝時代即已存在,陳水扁時代還加碼。馬英九執政才降低補助,並限縮為來台寫論文的研究生才可申請,且只補助兩個月。此外,政府相關部門也設有其他獎學金,鼓勵外國學生來台就學,在學期間每月亦提供三萬元獎助,絕非“獨厚中國學生”。 

  鄭弘儀沒說的這些“真相”,“陸委會”曾試圖澄清,但部分媒體“只有立場,沒有是非”,因別有意圖而扭曲事實,甚至故意將錯就錯。這次事件實為今日台灣藍綠對立的縮影,在公共論壇發言的人,卻受政治汙染之深,難怪有人指名嘴是台灣亂源。

  煽動民粹當然不足取,但消弭民粹,除了應儘量呈現真相全貌,也要靠政策化解民怨。就拿陸生補助政策來說,李扁執政留下的產物也該隨時空環境而改變。兩岸往來愈來愈頻繁,陸生來台人數預期會愈來愈增加;而台灣經濟景氣及高等教育政策變化,辦理助學貸款人數連年遞增也是事實。這種環境背景下,高額補助對岸來台的學者及研究生政策,應如何調整,才能避免外界對補助制度的疑慮,也確實值得思考。“陸委會”既然考慮調整政策,就該將政策變化的思考邏輯及來龍去脈說個清楚,不要讓胡言亂語的名嘴拿去標榜居功。

  今天的政治氣氛中,的確“真理未易明”。但政策說明還是必須勉力為之,唯有正視並解決民怨,才可阻止民粹力量蔓延。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