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悟因法師:台灣比丘尼可為社會做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9 00:16:26  


悟因法師認為,應以開放的心,推動比丘尼教育,積極栽培人才,並服務社會。(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台北5月29日電(記者 陳耀桂 潘星薇)台灣香光尼僧團方丈、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日前在台北接受中國評論通訊社高層訪問團拜會與專訪。悟因法師認為,應以開放的心,推動比丘尼教育,積極栽培人才,並服務社會。比丘尼只要有心,還是可以為佛教、為社會做事的。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之所以選擇拜會悟因法師,是因爲關注到台灣比丘尼的發展勢頭迅猛。正如學者研究指出,在台灣佛教界,比丘尼日益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台灣比丘尼的迅速崛起是近20年來發生的現象,她們人數約為男眾的3至4倍,通過不斷提升自我素養,積極投身於服務眾生的社會活動中,有著相當出眾的表現。她們在台灣佛教中所承擔的角色與地位較之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

  悟因法師是台灣比丘尼的領袖人物之一。悟因法師俗姓陳,1940年生於台灣台中清水。法師出身士族,父親任職郵務,母親篤信佛教。法師彰化女中畢業之後,她隨雙親北上台北,1957年在新竹靈隱寺披剃,受學於白聖長老,20歲受具足戒。法師受白聖長老、天乙法師影響頗深,以培育尼僧伽、領導尼僧伽姐妹推動佛教教育、文化志業偉職志,至今隨學比丘尼弟子百餘人,座下人才輩出,被譽為高學歷的比丘尼僧團,受學的信眾遍及海內外。

  悟因法師堅持認爲:應該不分比丘、比丘尼、男眾、女眾、在家或出家,彼此相互尊重、體諒,佛教才能興盛。從前大社會的觀念以為女眾只能待在家裡相夫教子,終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眾若果出家,更被認為是因婚姻失敗、感情受挫,或是在社會無法生存者;佛寺提供的只是吃齋,她們終日青燈伴古佛,字認不得幾個,只能做勞役差使,看了令人痛在心裡。現代社會進步,對女眾的觀念已經改變,女眾出家不再是因婚姻或情感,而是有著為個人求解脫、為眾生度苦難的熱情,奉獻身心於佛教、社會,女眾奉獻的熱誠與悲心是大眾有目共睹的。所以,比丘尼只要有心,還是可以為佛教、為社會做事的。

  1980年1月,悟因法師晉山嘉義香光寺,3月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1989年受香光尼僧團僧眾推舉為首任“方丈”。悟因法師開設的尼僧團北中南各地分院的“佛學研讀班”,每年合約3000人就讀。以香光寺、香光尼眾佛學院為核心,比丘尼僧伽的文化、教育機構在悟因法師的領導下陸續設立,包括高雄紫竹林精舍、嘉義安慧學苑、苗栗定慧學苑、台北印儀學苑、台中養慧學苑、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香光社福基金會、伽耶山基金會、香光尼僧團伽耶山文教基金會、香光莊嚴雜誌社、香光書鄉出版社暨美國美青佛教會等。其中培養圖書館專業人才、開發佛教圖書館、圖書資訊中心等,為教界、社會服務,成為香光尼僧團一項新的佛教事業。 

  悟因法師早年曾看到一些比丘尼很難有機會接受教育,很有感慨,“為什麼進入佛門,這些人沒有人栽培?”基於“讓佛教回到教育的崗位”的弘法理念,悟因法師創辦了有系統的佛學課程。悟因法師說,她從不刻意將有才華弟子留在身邊,例如有一位比丘尼在美國一所大學教授漢系佛教多年,“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香光尼僧團的比丘尼80%以上都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悟因法師說,尼僧團也幫助比丘尼進入大學研究所進修或再進修。因台灣社會開放,尼僧團有機會利用社會的教育機構去栽培人才。

  早在1992年,悟因法師赴廈門南普陀寺拜訪參觀,受到當時老和尚相當的禮遇。她感於當地比丘尼受教育的條件簡陋,捐助修建了女眾佛學院的大殿。南普陀寺為表感謝之意,專門立石碑記述悟因法師的貢獻。悟因法師還曾赴福州、江西等地參訪當地的女眾佛學院。

  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成員包括中評社常務副董事長、社長兼總編輯郭偉峰,新聞總監俞雨霖、執行新聞總監林淑玲、常務副總編輯陳耀桂、副總編輯羅祥喜、國際部主任潘星薇。政治大學教授丁敏女士任訪問團宗教顧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與海峽兩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