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華日報:馬英九不再宅 為責任站上第一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4 10:15:46  


6月10日,馬英九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中評社 黃惠玟攝
  中評社台北6月14日電/台灣中華日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曾聲言“黨政分離”,就推行民主政治言是一種理想,但行之一年多後,卻出現“總統”的執行力常有未逮現象。如“立法院”,國民黨是第一大黨,因黨中央對區域“立委”、尤其是不分區“立委”有提名權,尚能約束黨籍“立委”,但“總統”不能直接要求黨籍“立委”如何如何,只能透過黨政平台要求黨中央處理。

  馬英九幕僚坦承,馬英九對其所提名的“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人選,咨請“立法院”行使同意權時,有黨籍“立委”投反對票,致使“副院長”沈富雄及部分監察委員遭否決,一直耿耿於懷。政壇更有人直指,這是黨籍“立委”給馬英九“下馬威”。

  社論指,馬英九當初提出“黨政分離”的本意,是希望黨籍“立委”守住“為民喉舌”的職責,但部分“委員”對於未被延攬“入閣”,常表現出難以釋懷的情緒。“黨政分離”原意因部分“立委”情緒作用而變質,致使政府政策推動出現困難,當是馬英九決意兼任黨主席的重要理由之一。

  國民黨中常會採合議制,國民黨是執政黨,如果“總統”也是黨主席,每週三舉行中常會,黨主席(即‘總統’)主持會議,中常委又有政府“部會首長”,中常會的意見由主席裁示定案後,事實上已成為政策。“行政院”每週四由“閣揆”主持的院會,討論黨中央形成的政策在執行上如何落實,黨政形成一體,效果立即彰顯。有人稱此為“以黨領政”,但由於黨主席也是“國家元首”,如稱為“以政領黨”亦無不可。

  社論又說,兩岸關係是馬英九政策運作的指標,國共平台在馬英九上任之前便已建立,前後黨主席連戰、吳伯雄都和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見過面,雙方關係和諧,為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奠立了良好基礎。馬英九既為兩岸政策的擔綱者,誠如吳伯雄主席說:“馬英九自然有他的考量。”說明國共兩黨未來如何互動,馬英九有必要“親上火線”。

  年底縣市長和縣市議員選舉,不只是國民黨的問題,更直接影響人民對馬政府的觀感;亦即,國民黨提名人選適不適當,民意一樣會反映在馬政府身上。站在政府立場,能貫徹為民服務的地方政策,更需要從政同志密切配合。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政務黨務合為一體,為黨服務也是為政府服務,整合“中央”與地方為一家,政績之提升更可期待。

  社論說,馬英九曾被在野黨譏諷為“宅男”,也有民意對他處於“第二線”表示不滿,這種情形,未來當不致發生,因為他既是“總統”又是執政黨主席,形勢必然將他推到第一線,這或許是馬英九要兼任黨主席的目的。

  我們推崇並肯定吳伯雄擔任黨主席的辛勞和貢獻。日前他公開表示:“馬英九的成功,是我的最大期待。”說明他無私無我,忠心耿耿,凡有利於政策推行,無不全力配合。他支持馬英九兼黨主席,正是老臣謀國之心的展現。

  社論表示,蔣介石曾以“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勗勉蔣經國。馬英九表示,兼任黨主席不是為了擴權,而是為了承擔更大責任,意味馬英九亦以此箴言自勉。故而,所謂“馬英九時代”的深遠意義,當為馬英九承擔大責重任的時代。


    相關專題: 馬英九參選國民黨主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